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冶炼原料及矿石预处理论文--矿石预处理、烧结、团矿论文

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法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评述第16-34页
   ·钢铁工业发展现状第16-17页
   ·直接还原工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7-29页
     ·国外主要直接还原工艺现状第18-23页
     ·国内直接还原工艺现状第23-27页
     ·直接还原工艺发展方向第27-29页
   ·直接还原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第29-33页
     ·气体还原剂还原铁氧化物第29-31页
     ·固体还原剂还原铁氧化物第31-3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3-34页
第二章 原料性能及研究方法第34-58页
   ·原料性能第34-41页
     ·铁精矿第34-38页
     ·还原煤第38-40页
     ·粘结剂第40-41页
   ·研究方法第41-58页
     ·工艺流程第41页
     ·微观检测及测试第41页
     ·工艺研究设备及方法第41-48页
     ·还原机理研究方法第48-53页
     ·扩大试验设备及研究方法第53-58页
第三章 磁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工艺研究第58-95页
   ·高强度生球制备第58-69页
     ·预处理对生球质量的影响第59-61页
     ·造球水分对生球质量的影响第61-63页
     ·造球时间对生球质量的影响第63-64页
     ·粘结剂种类和添加量对生球质量的影响第64-66页
     ·内配煤种类和配比对生球质量的影响第66-69页
   ·磁铁精矿球团预热固结工艺参数优化第69-78页
     ·预热制度对预热球团性质的影响第69-71页
     ·预处理方式对预热球团性能的影响第71页
     ·粘结剂种类和添加量对预热球团性质的影响第71-72页
     ·内配煤种类及配比对预热球团性质的影响第72-78页
   ·磁铁矿球团直接还原工艺制度优化第78-92页
     ·预热球团性质对磁铁矿球团直接还原的影响第78-86页
     ·还原制度对磁铁矿球团直接还原的影响第86-92页
   ·重复验证试验第92-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磁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机理第95-149页
   ·球团还原过程热力学基础第95-97页
   ·球团还原动力学第97-108页
     ·等温还原实验结果及动力学模型的选择第97-106页
     ·非等温还原实验结果第106-108页
   ·球团还原过程强度变化规律第108-110页
     ·煤基还原过程的强度第108-109页
     ·气体还原后的强度第109-110页
   ·球团还原过程微观结构演变机制第110-124页
     ·球团还原过程微观结构第110-121页
     ·Z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第121-124页
   ·球团还原过程结构变化及其内部应力累积和释放第124-147页
     ·还原产品的宏观结构第124-129页
     ·相变应力第129-135页
     ·热应力第135-143页
     ·微观应变第143-145页
     ·裂纹生成和扩展机制第145-147页
   ·小结第147-149页
第五章 赤铁矿对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行为的影响第149-161页
   ·赤铁矿对生球质量的影响第149-152页
   ·赤铁矿对球团预热固结的影响第152-156页
     ·赤铁矿种类和配比对预热球团固结的影响第152-153页
     ·粘结剂种类对赤铁矿球团预热固结的影响第153-156页
     ·赤铁矿配加磁铁精矿复合粘结剂预热球团工艺参数优化第156页
   ·赤铁矿配比对复合粘结剂球团还原过程的影响第156-159页
   ·小结第159-161页
第六章 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扩大试验第161-172页
   ·试验条件第161-162页
     ·生球制备第161页
     ·球团干燥和预热第161-162页
   ·复合粘结剂球团预热固结第162页
   ·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回转窑直接还原第162-170页
     ·“一步法”和“二步法”直接还原技术指标对比第163-167页
     ·赤铁矿对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的影响第167-170页
   ·小结第170-172页
第七章 结论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4页
致谢第184-18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下一篇:JAK/STAT1信号转导途径在MRL/lpr狼疮鼠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