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应力—真应变测试系统优化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应力―应变测试方法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原理分析 | 第16-24页 |
| ·基本概念的介绍 | 第16-18页 |
| ·传统的真应力―真应变 | 第16-17页 |
| ·基于微段分析法的真应力―真应变 | 第17-18页 |
| ·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18-20页 |
| ·基于微段分析法最初的测试实验 | 第18-19页 |
| ·微段分析法测试实验的优化 | 第19-20页 |
| ·亚像素处理技术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4-30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24页 |
| ·硬件的选取与设置 | 第24-29页 |
| ·照明系统 | 第24-25页 |
| ·CCD 的选取 | 第25-26页 |
| ·镜头的选用 | 第26-27页 |
| ·图像采集卡的选取 | 第27-28页 |
| ·数据采集卡 | 第28页 |
| ·计算机配置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0-50页 |
| ·开发平台及应用软件的介绍 | 第30-32页 |
| ·LabVIEW 简介 | 第30-31页 |
| ·NI-IMAQ 软件包 | 第31页 |
| ·LabVIEW 与MATLAB 的结合 | 第31-32页 |
| ·软件的总体结构 | 第32-34页 |
| ·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介绍 | 第34-49页 |
| ·标定模块 | 第34-36页 |
| ·图像采集模块 | 第36-37页 |
| ·图像处理模块 | 第37-45页 |
|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 第45-48页 |
| ·真应力―真应变计算模块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实验及误差分析 | 第50-64页 |
| ·实验目的 | 第50页 |
| ·实验设备 | 第50页 |
| ·拉伸前系统的设置 | 第50-51页 |
| ·拉伸实验过程 | 第51-53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60页 |
| ·Q235 钢试样拉伸实验 | 第53-56页 |
| ·5083 铝合金试样拉伸实验 | 第56-59页 |
| ·实验总结 | 第59页 |
| ·测量数据记录 | 第59-60页 |
| ·测量精度及误差分析 | 第60-62页 |
| ·测量精度分析 | 第60页 |
| ·误差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