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内容组织与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基于P2P的流媒体传播技术基础 | 第12-21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流媒体定义 | 第12-13页 |
| ·流媒体技术基础及原理 | 第13-14页 |
| ·P2P网络中的拓扑结构研究 | 第14-17页 |
| ·P2P流媒体系统与C/S流媒体系统的比较 | 第17-19页 |
| ·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设计 | 第21-34页 |
| ·流媒体直播系统体系结构 | 第21-22页 |
| ·Server端软件结构 | 第22-31页 |
| ·Server端媒体数据服务模块 | 第23-29页 |
| ·Server端网络管理模块 | 第29-31页 |
| ·Server端数据传输模块 | 第31页 |
| ·Peer端软件结构 | 第31-33页 |
| ·Peer端网络管理子模块 | 第32页 |
| ·Peer端数据传输子模块 | 第32-33页 |
| ·Peer端媒体数据播放子模块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应用层多播树建立及维护方案设计 | 第34-41页 |
| ·应用层多播树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 ·单树结构的ALM方案 | 第34-35页 |
| ·多树结构的ALM方案 | 第35-36页 |
| ·应用层多播树建立与维护算法设计 | 第36-39页 |
| ·节点加入算法 | 第37-38页 |
| ·节点离开和失效恢复算法 | 第38-39页 |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NAT穿透技术研究 | 第41-60页 |
| ·NAT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41-46页 |
| ·传统NAT | 第42-45页 |
| ·双向NAT | 第45页 |
| ·两次NAT | 第45-46页 |
| ·多宿主NAT | 第46页 |
| ·基于UDP的NAT穿透方案分析与设计 | 第46-51页 |
| ·NAT/ALG方式 | 第47页 |
| ·MIDCoM方式 | 第47-48页 |
| ·TURN方式 | 第48页 |
| ·STUN方式 | 第48-51页 |
| ·基于TCP的NAT穿透方案分析与设计 | 第51-59页 |
|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 第52-55页 |
| ·现有基于TCP的NAT穿透方案 | 第55-56页 |
| ·应用程序协助完成TCP穿透 | 第56-58页 |
| ·连接效率及测试分析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 ·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总结 | 第60页 |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