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小型热管式通风换气装置的应用概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热管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热管式通风换热器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各类热回收装置的比较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热管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热管技术原理 | 第16-18页 |
·热管的三个工作段 | 第17页 |
·热管的特性 | 第17-18页 |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 第18-24页 |
·热虹吸管的工作原理 | 第19页 |
·热虹吸管工作特性 | 第19-22页 |
·两向闭式热虹吸管内部的传热分析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热管选型设计 | 第25-37页 |
·工质及材料的选择 | 第25-31页 |
·工质与壳体材料、管芯的相容性以及工质本身的热稳定性 | 第25-27页 |
·饱和压力 | 第27-28页 |
·毛细限 | 第28-29页 |
·声速限和携带限 | 第29页 |
·径向热阻 | 第29页 |
·毛细提升高度 | 第29-31页 |
·管径设计 | 第31-32页 |
·管壳设计 | 第32-34页 |
·工质充液量的选择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热管的模拟优化 | 第37-56页 |
·热虹吸管的集总参数法 | 第37-38页 |
·热管集总参数法介绍 | 第37页 |
·热管网络分析 | 第37-38页 |
·热虹吸管的理论模型 | 第38-45页 |
·环境热源与热管蒸发段间的换热分析 | 第39-41页 |
·蒸发段壁的传热分析 | 第41-42页 |
·蒸发段吸液芯—液体组合层的传热分析 | 第42页 |
·蒸发段液—汽界面的相变换热分析 | 第42-43页 |
·从蒸发段到冷凝段蒸汽流动传热分析 | 第43页 |
·冷凝段汽—液界面的相变换热分析 | 第43-44页 |
·冷凝段吸液芯—液体组合层的传热分析 | 第44页 |
·冷凝段管壁的导热分析 | 第44页 |
·冷凝段外壁与环境冷源间传热分析 | 第44页 |
·从蒸发段到冷凝段管壁的轴向导热分析 | 第44-45页 |
·从蒸发段到冷凝段通过吸液芯的轴向导热热阻为R_(11) | 第45页 |
·热管各参数对传热热阻的影响分析 | 第45-55页 |
·倾角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管长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迎面风速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外界温度条件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热管翅片结构形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蒸发段长度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热管管径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通风换气装置的模拟优化 | 第56-72页 |
·小型热管式通风换气装置模型 | 第56-57页 |
·小型热管式通风换气装置的结构 | 第56-57页 |
·小型热管式通风唤起装置的特性 | 第57页 |
·热管式通风换气装置的设计计算 | 第57-61页 |
·离散型计算模型 | 第58-61页 |
·模拟设计 | 第61-64页 |
·模拟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模拟计算的程序简介 | 第63-64页 |
·优化设计 | 第64-71页 |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64页 |
·优化模型的分析 | 第64-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