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 第1-11页 |
0. 1 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 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0-11页 |
1 基本理论范畴 | 第11-18页 |
1. 1 产权理论与农地产权制度 | 第11-16页 |
1. 1. 1 产权与产权制度 | 第11-14页 |
1. 1. 2 农地产权与农地产权制度 | 第14-16页 |
1. 2 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 第18-28页 |
2. 1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回顾 | 第18-25页 |
2. 1. 1 旧中国封建农地产权制度 | 第18页 |
2. 1. 2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 | 第18-19页 |
2. 1. 3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 | 第19-20页 |
2. 1. 4 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制度分析 | 第20-21页 |
2. 1. 5 家庭承包制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25页 |
2. 2 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25-28页 |
3 农地产权制度比较分析与创新研究 | 第28-41页 |
3. 1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基础--农地所有制的选择 | 第28-31页 |
3. 1. 1 对农地国有化的主张的评述 | 第28-29页 |
3. 1. 2 对农地私有化的主张的评述 | 第29-30页 |
3. 1. 3 农地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地所有制的现实选择 | 第30-31页 |
3. 2 现代农地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 第31页 |
3. 3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原则 | 第31-34页 |
3. 3. 1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 | 第32页 |
3. 3. 2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原则 | 第32-34页 |
3. 4 农地股份合作制创新 | 第34-41页 |
3. 4. 1 界定集体所有权内容 | 第34-35页 |
3. 4. 2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安排 | 第35-37页 |
3. 4. 3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创新表现及意义 | 第37-41页 |
4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配套改革与措施 | 第41-44页 |
4. 1 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转变 | 第41页 |
4. 2 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 | 第41-42页 |
4. 3 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42-43页 |
4. 4 完善土地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 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