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 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思想的历史沿革 | 第8-12页 |
(一) 古希腊哲学中主体意识的萌芽 | 第8页 |
(二) 中世纪主体意识的扭曲 | 第8-9页 |
(三) 近代主体性的发展 | 第9-1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 | 第12-26页 |
(一) 实践是构成主客体之间对立以及最终解决矛盾的基础 | 第12-15页 |
(二) 实践发展层次规定着主体的历史形态和人的主体性实现的程度 | 第15-18页 |
(三) 主体性的涵义、特点和实质以及影响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 第18-26页 |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性建构 | 第26-40页 |
(一) 主体性建构的现状 | 第26-29页 |
(二) 我国主体性建构的必然性 | 第29页 |
(三) 影响主体性建构的因素 | 第29-30页 |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建构的具体内容 | 第30-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