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管理学论文--管理技术与方法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论文

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网络建模及其结构研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现实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框架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32页
    2.1 区域网络第20-23页
        2.1.1 区域网络的内涵第20-21页
        2.1.2 区域网络的应用研究第21-23页
    2.2 区域网络建模方法第23-30页
        2.2.1 基于基础设施的区域网络建模方法第23-25页
        2.2.2 基于企业活动的区域网络建模方法第25-27页
        2.2.3 基于产业关联的区域网络建模方法第27-28页
        2.2.4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区域网络建模方法第28-30页
    2.3 文献评述与启示第30-32页
第3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网络建模第32-49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2-36页
        3.1.1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第32-34页
        3.1.2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第34-36页
    3.2 研究数据第36-40页
        3.2.1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第36-38页
        3.2.2 数据预处理第38-40页
    3.3 区域网络建模步骤第40-43页
        3.3.1 区域规模指数计算第41页
        3.3.2 区域作用系数计算第41-42页
        3.3.3 区域关联矩阵构建第42-43页
    3.4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网络构建第43-49页
第4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网络结构度量第49-73页
    4.1 区域网络中心度量第49-62页
        4.1.1 区域网络度中心性第49-51页
        4.1.2 区域网络中间中心性第51-53页
        4.1.3 区域网络接近中心性第53-54页
        4.1.4 区域网络特征向量中心性第54-55页
        4.1.5 区域网络中心度量实证结果及分析第55-62页
    4.2 区域网络核结构度量第62-67页
        4.2.1 区域网络核结构定义第63页
        4.2.2 区域网络核结构算法第63-64页
        4.2.3 区域网络核结构实证结果及分析第64-67页
    4.3 区域网络基础支撑结构度量第67-73页
        4.3.1 区域网络基础支撑结构定义第67-68页
        4.3.2 区域网络基础支撑结构算法第68页
        4.3.3 区域网络基础支撑结构实证结果及分析第68-7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9页
    5.1 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第73-76页
        5.1.1 主要工作第73-74页
        5.1.2 研究结论第74-76页
    5.2 政策建议第76-77页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77-79页
        5.3.1 研究局限第77页
        5.3.2 研究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附录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7-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聚氨酯浇注胶的研究
下一篇:黄土高原住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