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
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14-27页 |
第一节 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 | 第14-19页 |
一、 西部的人口状况 | 第14-15页 |
二、 西部的自然资源 | 第15-19页 |
第二节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 第19-22页 |
一、 经济增长速度 | 第19-20页 |
二、 人均收入状况: | 第20页 |
三、 固定资产投资 | 第20-21页 |
四、 经济结构布局: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状况 | 第22-27页 |
一、 教育水平落后 | 第23页 |
二、 科技总体水平低: | 第23-25页 |
三、 “智力外流”严重: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借鉴 | 第27-50页 |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及其实践 | 第27-36页 |
一、 佩鲁增长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二、 增长极理论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30-36页 |
第二节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及其借鉴意义 | 第36-44页 |
一、 主要理论观点: | 第36-40页 |
二、 政策主张及其借鉴价值: | 第40-44页 |
第三节 新增长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 第44-50页 |
一、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思想 | 第44-46页 |
二、 新增长理论的理论价值剖析与借鉴 | 第46-50页 |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 第50-65页 |
第一节 创建“绿色”增长极 | 第50-56页 |
第二节 制度创新 | 第56-61页 |
第三节 知识创新 | 第61-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