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开发区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开发区定义及其作用 | 第15页 |
·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 第15页 |
·产业集聚作用 | 第15页 |
·战略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15-16页 |
·全局性 | 第15-16页 |
·系统性 | 第16页 |
·对策性 | 第16页 |
·指导性 | 第16页 |
·开发区发展的一般理论 | 第16-19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6-17页 |
·制度与非制度因素理论 | 第17-18页 |
·产业簇群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合肥市开发区现状分析 | 第19-30页 |
·现状 | 第19-26页 |
·各开发区情况 | 第19-22页 |
·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 第22-26页 |
·存在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体制和机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 | 第26-27页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27页 |
·招商引资模式单一 | 第27页 |
·产业发展有待提高 | 第27-28页 |
·社会配套改革滞后 | 第28页 |
·人力资源短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合肥市开发区发展环境分析 | 第30-36页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宏观调控蕴含的发展机遇 | 第30页 |
·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30页 |
·“东向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30-31页 |
·周边省份开发区的挤压 | 第31页 |
·省内开发区赶超的压力 | 第31页 |
·合肥市基础条件分析 | 第31-35页 |
·工业立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31页 |
·区位优势大幅提升 | 第31-32页 |
·技术创新资源丰富 | 第32页 |
·具备一定的产业承接能力 | 第32页 |
·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明显 | 第32-33页 |
·经济总量偏小 | 第33页 |
·创新功能不足 | 第33-34页 |
·发展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34页 |
·债务负担沉重,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 第34-35页 |
·SWOT综合评价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合肥市开发区发展战略 | 第36-41页 |
·发展指导思想 | 第36页 |
·发展目标 | 第36-37页 |
·近期目标 | 第36页 |
·远期目标 | 第36-37页 |
·发展的总体战略 | 第37-41页 |
·建立四大发展支撑 | 第37-38页 |
·实现五大创新路径 | 第38-39页 |
·打造六大服务平台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战略实施对策及保障措施 | 第41-50页 |
·战略实施对策 | 第41-49页 |
·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运行系统 | 第41-42页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发展平台 | 第42页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开发区投资规模 | 第42-43页 |
·培育产业集群,提升竞争优势 | 第43-44页 |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拓展发展空间 | 第44-46页 |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设高效投融资体系 | 第46-47页 |
·增强服务功能,打造和谐环境新优势 | 第47页 |
·加大引才力度,形成“洼地效应” | 第47-49页 |
·保障措施 | 第49-50页 |
·加强领导,建立制度 | 第49页 |
·完善政策、加强扶持 | 第49页 |
·抓住重点,整体推进 | 第49页 |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 第49页 |
·强化督查,有奖有罚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