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4-48页 |
| ·生物矿化 | 第14-19页 |
| ·生物矿化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生物矿化的过程与机理 | 第15-18页 |
| ·生物矿化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 ·软体动物的矿化系统与珍珠的形成 | 第19-27页 |
| ·软体动物的矿化系统 | 第19-22页 |
| ·珍珠的形成 | 第22-23页 |
| ·珍珠层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 ·贝壳内层膜研究概述 | 第26-27页 |
| ·贝壳基质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7-45页 |
| ·贝壳基质蛋白的分类与概述 | 第27-30页 |
| ·贝壳基质蛋白的获取 | 第30-31页 |
| ·贝壳基质蛋白分类汇总 | 第31-38页 |
| ·贝类矿化相关蛋白汇总 | 第38-39页 |
| ·合浦珠母贝主要的贝壳基质蛋白 | 第39-4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5-47页 |
| ·论文各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 第47-48页 |
| 第2章 合浦珠母贝贝壳内层膜的形貌观察与生化分析 | 第48-65页 |
| 摘要 | 第48页 |
| ·前言 | 第48-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SEM 样品制备与观察 | 第49页 |
| ·贝壳内表面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49页 |
| ·贝壳内层膜蛋白组分的分离提取 | 第49-50页 |
| ·SDS-PAGE 电泳 | 第50页 |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 | 第50-60页 |
| ·贝壳内表面的分区与全貌 | 第50-56页 |
| ·贝壳内层膜形貌 | 第56-57页 |
| ·贝壳内层膜的双层结构 | 第57-59页 |
| ·贝壳内层膜蛋白的生物化学特性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65页 |
| ·不均一的贝壳内表面 | 第60-62页 |
| ·动态的贝壳内层膜 | 第62-63页 |
| ·贝壳内层膜的蛋白种类 | 第63-65页 |
| 第3章 合浦珠母贝贝壳内层膜的生物矿化功能分析 | 第65-77页 |
| 摘要 | 第65页 |
| ·前言 | 第65-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 ·贝壳内层膜可溶蛋白的提取 | 第66页 |
| ·合浦珠母贝珍珠层水溶性总蛋白的提取 | 第66-67页 |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67页 |
| ·体外碳酸钙结晶实验 | 第67页 |
| ·体外碳酸钙结晶速度实验 | 第67-68页 |
| ·晶体的鉴定 | 第68页 |
| ·以贝壳内层膜为结晶底质的新矿化体系的建立 | 第68页 |
| ·结果 | 第68-73页 |
| ·贝壳内层膜蛋白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 | 第68-70页 |
| ·珍珠层水溶性蛋白对方解石生长的抑制 | 第70-71页 |
| ·贝壳内层膜与珍珠层蛋白共同诱导文石生长 | 第71-73页 |
| ·讨论 | 第73-77页 |
| ·贝壳内层膜蛋白的矿化功能 | 第73-74页 |
| ·贝壳内层膜对方解石结晶的抑制 | 第74页 |
| ·珍珠层水溶总蛋白的生物矿化功能 | 第74-75页 |
| ·体外碳酸钙矿化体系 | 第75-77页 |
| 第4章 新型珍珠层基质蛋白N40 的纯化与矿化功能研究 | 第77-90页 |
| 摘要 | 第77页 |
| ·前言 | 第77-7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 ·珍珠层水溶性总蛋白的提取 | 第78页 |
| ·N40 的纯化 | 第78页 |
| ·蛋白质银染 | 第78-79页 |
| ·MALDI-TOF MS | 第79页 |
| ·氨基酸组成分析与SDS-PAGE | 第79页 |
| ·体外碳酸钙结晶实验及晶体鉴定 | 第79页 |
| ·结果 | 第79-86页 |
| ·N40 的生物化学特性 | 第79-82页 |
| ·N40 诱导文石沉积 | 第82-86页 |
| ·讨论 | 第86-90页 |
| ·贝壳珍珠层蛋白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 第86-87页 |
| ·“不可溶”的N40 蛋白 | 第87-88页 |
| ·N40 的生物矿化功能 | 第88-90页 |
| 第5章 钙调素类似蛋白(CALP)的生物矿化功能研究 | 第90-108页 |
| 摘要 | 第90页 |
| ·前言 | 第90-9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6页 |
| ·CaLP 工程菌的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91-92页 |
| ·Ca~(2+)迁移电泳实验 | 第92页 |
| ·EDTA 可溶的珍珠层蛋白的提取与检测 | 第92-93页 |
| ·利用生物素标记合浦珠母贝CaLP | 第93-94页 |
| ·蛋白转膜 | 第94页 |
| ·CaLP 重组蛋白亲和印迹 | 第94-95页 |
| ·CaLP 结合蛋白的纯化 | 第95页 |
| ·体外碳酸钙结晶实验与晶体鉴定 | 第95页 |
| ·贝壳原位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95-96页 |
| ·结果 | 第96-103页 |
| ·重组合浦珠母贝CaLP 的表达纯化与性质鉴定 | 第96-97页 |
| ·生物素有效标记的CaLP | 第97-98页 |
| ·珍珠层总蛋白的聚合特性 | 第98-99页 |
| ·珍珠层中的CaLP 结合蛋白 | 第99-100页 |
| ·CaLP 与其结合蛋白共同诱导文石沉积 | 第100页 |
| ·CaLP 影响方解石晶貌 | 第100页 |
| ·CaLP 在贝壳中的分布 | 第100-103页 |
| ·讨论 | 第103-108页 |
| ·重组合浦珠母贝CaLP 的表达与纯化 | 第103-104页 |
| ·CaLP 结合蛋白的分布与检测方法 | 第104-105页 |
| ·贝壳基质蛋白的聚合特性与纯化方法 | 第105页 |
| ·CaLP 与其结合蛋白的矿化功能 | 第105-106页 |
| ·CaLP 在珍珠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106-10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