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综合评析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 第14-15页 |
二、改良主义者的"福利国家论" | 第15页 |
三、凯恩斯的理论 | 第15页 |
四、贝弗里奇报告 | 第15-16页 |
五、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农民工概念界定 | 第17页 |
第二节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背景 | 第17-19页 |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 | 第17-18页 |
二、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实现的现实模式 | 第19-22页 |
一、用城保覆盖农民工养老保险型 | 第20页 |
二、仿照城市养老保险型 | 第20页 |
三、综合保险型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农民工现状调查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案例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第二节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第22页 |
第三节 样本选择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调查方式 | 第23页 |
第五节 性别和年龄构成 | 第23-24页 |
第六节 文化结构 | 第24页 |
第七节 经济收入 | 第24-26页 |
第八节 消费支出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 | 第27页 |
第二节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满意度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农民工自选的最佳养老方式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 | 第29页 |
第五节 农民工不参加养老保险的原因 | 第29-35页 |
一、经济拮据 | 第30-31页 |
二、养老保险意识不强 | 第31-33页 |
三、缴费期限太长 | 第33页 |
四、用人单位不愿缴 | 第33页 |
五、用人单位认为不必缴 | 第33页 |
六、用人单位缴费不足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构建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 第35-40页 |
第一节 完善"城保"和"农保"制度 | 第36页 |
第二节 突破帐户管理的限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改革缴费期限和费率 | 第37页 |
第四节 创造良好的养老保险环境 | 第37-38页 |
第五节 改社会养老保险费为征养老保险税 | 第38页 |
第六节 建立灵活的个人综合帐户 | 第38-39页 |
第七节 加大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宣传力度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配套改革的建议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40-42页 |
一、统一性原则 | 第40页 |
二、连续性原则 | 第40-41页 |
三、区别性原则 | 第41页 |
四、灵活性原则 | 第41页 |
五、强制性原则 | 第41页 |
六、效率性原则 | 第41页 |
七、发展性原则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强化政府职能 | 第42-43页 |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42页 |
二、改革就业制度 | 第42页 |
三、规范用工 | 第42页 |
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 第42-43页 |
五、改革土地制度 | 第43页 |
第三节 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 第43-45页 |
一、加快农民工保障立法工作 | 第43-44页 |
二、加快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工作 | 第44页 |
三、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 | 第44页 |
四、农民工参保纳入监察执法内容 | 第44-45页 |
五、通过立法来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的支付 | 第45页 |
第四节 以自愿原则吸引农民工建立个人帐户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国家应当要求企业按等级缴费 | 第46页 |
第六节 进行规则和信息的全国统一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调查问卷表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