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对词人的研究 | 第6-7页 |
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分析 | 第7页 |
三、兴发感动说的研究 | 第7-8页 |
四、诗歌批评理论研究 | 第8-9页 |
五、比较诗学研究 | 第9-10页 |
六、对叶嘉莹思想的美学哲学的阐发 | 第10页 |
七、诗词创作研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兴发感动的理论渊源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情志说 | 第12-16页 |
第二节 物感说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兴象说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兴发感动说的内涵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心物感应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生命共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兴发感动说的评说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诗歌的能感之和能写之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诗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伦理价值的关系 | 第25-29页 |
第四章 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特点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意蕴的挖掘 | 第29-33页 |
第二节 联想与感发 | 第33页 |
第三节 生命的体验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