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火干扰研究概况 | 第11页 |
| ·植物体对火干扰的抵抗能力 | 第11-12页 |
| ·火干扰后森林植被的恢复 | 第12页 |
| ·火干扰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2-13页 |
| ·选题依据 | 第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创新点 | 第14页 |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9页 |
| 第2章 茅庵林场自然概况及其植被特征 | 第19-25页 |
| ·茅庵林场自然概况 | 第19页 |
| ·茅庵林场植被特征 | 第19-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研究结果 | 第20-23页 |
| ·结论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 第3章 高强度火干扰对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存活的影响 | 第25-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样地设置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 ·研究结果 | 第26-28页 |
| ·主要乔木树种存活特征 | 第26-27页 |
| ·未火烧样地与高强度火干扰样地内主要存活乔木密度的变化 | 第27-28页 |
| ·不同群落高强度火干扰样地存活乔木树种密度的比较 | 第28页 |
| ·讨论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第4章 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 第31-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 ·样地设置 | 第31页 |
| ·参数计算 | 第31页 |
| ·研究结果 | 第31-34页 |
| ·乔木幼苗密度比较 | 第32-33页 |
| ·主要灌木物种组成比较 | 第33页 |
| ·主要草本植物物种组成比较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第5章 不同强度火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7-44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 ·样地的选择与土壤采样方法 | 第37页 |
|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研究结果 | 第39-41页 |
| ·不同强度火干扰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比较 | 第39-40页 |
| ·不同强度火干扰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评价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第6章 主要结论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