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福建省专升本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意义 | 第10-11页 |
·几个概念的厘定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指导思想的演变 | 第13-16页 |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研究 | 第16-18页 |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现状 | 第18-20页 |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现状 | 第20-21页 |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课程改革现状 | 第21-22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调查法 | 第22-23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2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3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46页 |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模式改革的现状 | 第24-27页 |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指导思想演变 | 第24页 |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演变 | 第25页 |
·我国现存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回顾 | 第25-27页 |
·福建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调查 | 第27-32页 |
·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现状 | 第27-28页 |
·选用的教材及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 第28-29页 |
·课程结构现状 | 第29-30页 |
·体育教师师资现状 | 第30-31页 |
·课程模式中的学生评价现状 | 第31-32页 |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研究 | 第32-37页 |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目标认识现状 | 第33-34页 |
·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 第34页 |
·体育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 | 第34-35页 |
·体育教学内容与常用的教学方法 | 第35-36页 |
·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 第36-37页 |
·影响福建省专升本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因素 | 第37-40页 |
·体育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不明确,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 | 第37页 |
·体育教师的体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与课程改革要求差距明显 | 第37页 |
·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教学科研能力无法满足课程改革要求 | 第37-38页 |
·体育管理工作链断裂导致体育课程改革无法贯彻落实 | 第38页 |
·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严重缺乏,影响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 | 第38-39页 |
·体育课课程设置忽略体育区域性特点 | 第39页 |
·体育教材改革相对滞后阻碍课程模式改革 | 第39-40页 |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 第40页 |
·龙岩学院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创新 | 第40-46页 |
·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的创新 | 第41页 |
·课程结构的拓展性 | 第41-42页 |
·课程内容向现代性与生活化转换 | 第42页 |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第42-43页 |
·体育课程学分设置的弹性修学 | 第43页 |
·体育成绩评分办法的整体性 | 第43页 |
·体育课程要求的人性化 | 第43页 |
·选课程序 | 第43-44页 |
·课程特色与存在问题 | 第44-46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结论一 | 第46页 |
·结论二 | 第46页 |
·结论三 | 第46页 |
·结论四 | 第46页 |
·结论五 | 第46-47页 |
·结论六 | 第47页 |
·结论七 | 第47页 |
·结论八 | 第47页 |
·建议 | 第47-50页 |
·课程模式的顺利运作,必须取得学校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 | 第47页 |
·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深化与外延扩展 | 第47-48页 |
·认真组织、周密设计体育课程教学运行方案 | 第48页 |
·拓宽课外体育竞赛的内容与途径 | 第48页 |
·重视评价的个体差异和过程评价 | 第48-50页 |
附录:问卷调查 | 第50-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