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程序设计知识单元发现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程序设计教学 | 第14-16页 |
·程序设计知识点 | 第14页 |
·程序设计题目和解题代码 | 第14-15页 |
·个性化教学 | 第15页 |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 第15-16页 |
·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16-19页 |
·知识单元发现的目的 | 第16-17页 |
·专家系统 | 第17-18页 |
·形式概念分析 | 第18页 |
·系统概要流程与架构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形式概念分析 | 第21-28页 |
·概念 | 第21页 |
·形式概念分析基本概念 | 第21-24页 |
·形式背景 | 第22-23页 |
·概念格 | 第23-24页 |
·直接外延和直接内涵 | 第24页 |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本算法 | 第24-25页 |
·概念格构造工具 | 第25页 |
·形式概念分析的应用 | 第25-27页 |
·概念格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概念格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 第26页 |
·概念格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主流知识和知识单元 | 第28-36页 |
·程序设计知识分类 | 第28-30页 |
·程序设计基础与高级知识 | 第28页 |
·语言级和概念级知识点 | 第28-29页 |
·框架知识和解题知识 | 第29-30页 |
·主流知识 | 第30-34页 |
·解题知识及解题方法 | 第30页 |
·主流知识与主流方法 | 第30页 |
·优化方法 | 第30-31页 |
·最优方法 | 第31页 |
·冗余方法 | 第31页 |
·示例方法 | 第31-32页 |
·解题知识分析 | 第32-34页 |
·解题形式背景 | 第32-33页 |
·解题概念格 | 第33页 |
·解题知识说明 | 第33-34页 |
·主流知识用途 | 第34页 |
·知识单元 | 第34页 |
·教学序列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主流知识发现 | 第36-41页 |
·数据初始化 | 第37页 |
·代码解析 | 第37-38页 |
·语言级知识提取 | 第38页 |
·概念级知识提取 | 第38-39页 |
·概念级知识点分类原则 | 第39页 |
·主流知识发现 | 第39-40页 |
·构建解题概念格 | 第39-40页 |
·主流知识获取算法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知识单元发现 | 第41-46页 |
·教学序列 | 第41-43页 |
·程序设计教学形式背景 | 第43-44页 |
·知识单元发现算法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知识单元提取 | 第46-59页 |
·资料来源 | 第46页 |
·知识库 | 第46-47页 |
·过程演示 | 第47-51页 |
·获得主流知识 | 第47-50页 |
·获得知识单元 | 第50-51页 |
·实验结果 | 第51-58页 |
·语言和概念知识 | 第51-53页 |
·主流知识提取 | 第53-55页 |
·知识单元提取 | 第55-56页 |
·教学序列验证 | 第56-57页 |
·中等题初探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7章 知识单元应用 | 第59-64页 |
·教材编写 | 第59页 |
·教材示例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8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研究贡献及创新 | 第64页 |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一 概念知识库 | 第69-74页 |
附录二 教材单元示例 | 第7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