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调查 | 第17-32页 |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调查的基本方法与内容 | 第18-20页 |
·调查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调查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调查的主要问题与数据 | 第20-31页 |
·调查的主要问题 | 第20-24页 |
·调查的基本数据 | 第24-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 第32-44页 |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32-35页 |
·网上沉溺 | 第32-33页 |
·人际交往受阻 | 第33-34页 |
·感情冷漠 | 第34页 |
·学习成绩下降 | 第34-35页 |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 第35-43页 |
·对学习的影响 | 第35-37页 |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37-40页 |
·对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影响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深度分析 | 第44-55页 |
·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 | 第44-47页 |
·网络社会中的个体心理因素 | 第44-45页 |
·网络社会中的群体心理因素 | 第45-47页 |
·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 | 第47-51页 |
·网络社会成为网络成瘾大学生主要的社会化环境 | 第47-49页 |
·网络社会互动成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主要受化方式 | 第49-51页 |
·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 | 第51-54页 |
·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意识淡化 | 第51-53页 |
·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评价冲突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戒除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对策 | 第55-70页 |
·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 | 第55-57页 |
·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第55-56页 |
·加强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 | 第56-57页 |
·加强家庭对大学生的指导教育 | 第57页 |
·加强网络成瘾的治疗 | 第57-67页 |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 第57-61页 |
·加大学校 家庭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帮助 | 第61-65页 |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 | 第65-67页 |
·加强国家对网络的监管 | 第67-69页 |
·加强国家对网络的法规管理 | 第67-68页 |
·加强国家对网络行为规范的管理 | 第68-69页 |
·加强国家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管理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