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和μC/OS-Ⅱ的牛奶成分检测仪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牛奶成分检测技术概况 | 第11-13页 |
| ·化学法 | 第11-12页 |
| ·超声波法 | 第12页 |
| ·中红外光谱法 | 第12页 |
| ·近红外光谱法 | 第12-13页 |
| ·牛奶成分检测仪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国外牛奶成分检测仪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测量原理的理论分析与数学建模 | 第15-23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采用激光散射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 第15-16页 |
| ·散透比理论及脂肪、蛋白质关联散射模型 | 第16-17页 |
| ·数学建模 | 第17-22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7-18页 |
| ·实验环境的确定 | 第18-20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 第23-31页 |
| ·系统结构整体设计 | 第23-24页 |
| ·硬件总体设计与分析 | 第24-27页 |
| ·微处理器的选型 | 第24页 |
| ·LPC2210 ARM7微处理器简介 | 第24-25页 |
| ·硬件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 第25-26页 |
| ·硬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软件总体设计与分析 | 第27-30页 |
| ·选用μC/OS-Ⅱ的依据 | 第27-28页 |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简介 | 第28-29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9-30页 |
| ·软件设计主要内容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5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LPC2210最小系统设计 | 第31-36页 |
| ·电源电路 | 第31-32页 |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32-33页 |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33-34页 |
| ·JTAG接口电路 | 第34页 |
| ·系统存储器电路 | 第34-36页 |
|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 第36页 |
| ·图形液晶模块接口电路 | 第36-37页 |
| ·电磁泵驱动电路 | 第37-38页 |
| ·键盘接口电路 | 第38-39页 |
| ·光强检测电路设计 | 第39-42页 |
| ·光电传感器的选型 | 第39-40页 |
| ·前置放大电路 | 第40-41页 |
| ·A/D转换电路 | 第41-42页 |
| ·温度控制系统 | 第42-44页 |
| ·DS1621介绍 | 第42-43页 |
| ·温度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开发 | 第45-73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μ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46-52页 |
| ·头文件includes.h和config.h | 第46页 |
| ·编写OS_CPU.h | 第46-48页 |
| ·编写OS_CPU_C.c | 第48-50页 |
| ·编写OS_CPU_A.s | 第50-52页 |
| ·系统启动代码的设计 | 第52-54页 |
| ·测试移植代码 | 第54-56页 |
| ·μC/OS-Ⅱ的设备驱动设计 | 第56-63页 |
| ·串口驱动 | 第57-58页 |
| ·键盘驱动 | 第58-60页 |
| ·I~2C接口驱动 | 第60-62页 |
| ·液晶模块驱动 | 第62-63页 |
| ·牛奶成分检测仪应用软件的开发 | 第63-71页 |
| ·任务划分 | 第63-64页 |
| ·main()函数 | 第64-65页 |
| ·起始任务 | 第65-66页 |
| ·串口通信任务 | 第66-67页 |
| ·按键任务 | 第67-68页 |
| ·电磁泵控制任务 | 第68-69页 |
| ·A/D转换任务 | 第69-70页 |
| ·温度控制任务 | 第70-71页 |
| ·数据处理任务 | 第71页 |
| ·测试系统功能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