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葱蒜类论文--大蒜论文

大蒜(Allium Sativum L.)试管苗不同再生途径及特征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主要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4页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第12-17页
   ·基本概念第12页
   ·离体条件下的器官发生途径第12-13页
     ·器官发生途径第12-13页
     ·器官发生不定芽分化发育的方式与特征第13页
   ·离体条件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第13-17页
     ·体细胞胚分化发育的方式与特征第14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第14-17页
 2 大蒜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大蒜离体培养概况第17页
   ·大蒜不同离体培养下植株再生途径第17-22页
     ·大蒜离体培养器官发生途径第17-20页
     ·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第20-22页
 3 大蒜试管苗及试管鳞茎的应用第22-25页
   ·试管鳞茎的诱导第22-23页
   ·大蒜试管苗及试管鳞茎的应用第23-25页
 4 问题和展望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34页
第二章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器官发生途径的解剖学特点及植株再生研究第34-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试验材料第35页
   ·处理方法第35-36页
     ·外植体处理及培养第35页
     ·培养条件第35页
     ·驯化移栽第35-36页
   ·观察和数据统计第36页
     ·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第36页
     ·数据调查及统计分析第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形态解剖观察结果第36-38页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过程中芽形成的形态学观察第37页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过程中芽形成的解剖学观察第37-38页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再生试管苗、试管鳞茎生长状况第38-41页
 3 讨论第41-42页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的植株再生途径第41页
   ·大蒜气生鳞茎形成过程与花序轴离体培养植株再生过程的比较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第三章 不同品种大蒜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态解剖及生理特征的比较第44-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试验材料第45页
   ·处理方法第45-46页
     ·胚性愈伤组织(EC)的诱导第45页
     ·非胚性愈伤组织(NEC)的诱导第45-46页
   ·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第46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46页
   ·不同愈伤类型的大蒜愈伤诱导率和芽分化率的调查及统计分析第46-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差异第47页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第47-49页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O_2~(·|-)产生速率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差异第49-50页
   ·不同愈伤类型的大蒜愈伤形成和成芽能力的差异第50页
 3 讨论第50-53页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在形态及解剖结构上的差异第50-51页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生理指标上的差异第51-52页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在抗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四章 大蒜不同途径再生试管苗及试管鳞茎的比较第56-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试验材料第57页
   ·试验方法第57-58页
     ·外植体处理第57页
     ·植株再生途径第57-58页
     ·试管苗及试管鳞茎驯化移栽第58页
   ·数据调查及统计分析第58-59页
     ·植株再生阶段各途径相关指标数据统计第58-59页
     ·驯化移栽阶段各途径相关指标数据统计第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8页
   ·不同品种大蒜的植株再生情况第59-61页
     ·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比较第59-60页
     ·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与体胚途径再生植株的比较第60-61页
   ·不同途径形成的试管苗及试管鳞茎形态指标比较第61-63页
   ·不同途径再生的试管苗及试管鳞茎移栽生长情况第63-68页
     ·试管苗成活率及试管鳞茎萌发率的比较第63-64页
     ·试管苗及试管鳞茎田间生长状况比较第64-66页
     ·试管苗及试管鳞茎形成鳞茎产品的比较第66-68页
 3 讨论第68-70页
   ·不同再生途径对试管苗增殖系数及试管鳞茎形成率的影响第68页
   ·不同再生途径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和试管鳞茎萌发率的影响第68-69页
   ·不同再生途径对鳞茎产品的影响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全文结论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KIT基因突变在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析
下一篇:去甲肾上腺素对VSMC增殖和细胞骨架蛋白、SM22α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