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宋代中秋节的兴盛及中秋词创作的物质基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中秋节日的起源及其在宋代以前的发展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宋代中秋节的繁荣及中秋词创作的物质基础 | 第12-17页 |
第二章 宋代中秋词创作的背景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文学背景:唐宋时代中秋文学的创作概况 | 第17-21页 |
第二节 思想背景:儒释道思想的结合——中秋词中的家国之思、超逸情怀与神仙境界 | 第21-24页 |
第三节 心理背景:市民精神的勃兴和士大夫情怀的彰显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苏轼中秋词与宋代中秋词的创作模式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团圆主题的确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苏轼两首月词与宋代中秋词的两大常见词调和主题 | 第28-35页 |
第四章 中秋在宋词中的审美特征与表达效果 | 第35-51页 |
第一节 秋之中 月之中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月”意象的审美 | 第36-42页 |
第三节 无月之中秋 | 第42-44页 |
第四节 中秋月的伴侣:嫦娥与桂花 | 第44-51页 |
第五章 词体作为中秋内涵载体的独特功效 | 第51-58页 |
第一节 词的宴会功能与节日氛围的表达 | 第51-53页 |
第二节 词体的形式与表达效果 | 第53-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