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 第8-17页 |
| ·盐渍环境对大、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 | 第9-10页 |
| ·植物耐盐生理机制 | 第10-11页 |
| ·离子吸收的选择性 | 第10页 |
| ·排盐性 | 第10页 |
| ·物质区域化 | 第10-11页 |
| ·代谢调节 | 第11页 |
| ·渗透调节 | 第11页 |
| ·激素调节 | 第11页 |
| ·盐分胁迫对大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1-13页 |
| ·盐分胁迫对清除氧自由基的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11-12页 |
| ·盐分胁迫对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 第12页 |
| ·盐分胁迫对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 ·作物耐盐性的鉴定方法与指标 | 第13-14页 |
| ·芽期耐盐性的鉴定 | 第13页 |
| ·田间耐盐性鉴定 | 第13-14页 |
| ·田间盐渍条件对出苗率的影响 | 第13-14页 |
| ·田间盐渍条件对地上部生长速度的影响 | 第14页 |
| ·田间盐渍条件对成株率的影响 | 第14页 |
| ·盐渍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 第14页 |
| ·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大麦盐害症状 | 第15-16页 |
| ·大麦耐盐性研究的进展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 ·大麦出苗期耐盐性室内鉴定 | 第17-18页 |
| ·大麦拔节期耐盐性盆钵鉴定 | 第18页 |
| ·大麦耐盐性的自然鉴定 | 第18页 |
| ·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18-19页 |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19页 |
| ·质膜透性测定 | 第19-20页 |
| ·统计方法 | 第20-22页 |
|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 第20页 |
| ·求各单项指标的耐湿指数 α | 第20页 |
| ·3 对各单项指标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20页 |
| ·基于隶属函数的 D 值分析法 | 第20-21页 |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21-22页 |
| 3 大麦出苗期耐盐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盐分的关系 | 第22-34页 |
| ·幼苗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 第22-25页 |
| ·幼苗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22-23页 |
| ·幼苗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在参试品种间的多重比较 | 第23-24页 |
| ·幼苗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在不同盐浓度间的多重比较 | 第24-25页 |
| ·幼苗主要性状的耐盐指数及主成分分析 | 第25-32页 |
| ·0.3%盐土生长幼苗主要性状的耐盐指数及主成分分析 | 第25-27页 |
| ·0.5%盐土生长幼苗主要性状的耐盐指数及主成分分析 | 第27-30页 |
| ·1.0%盐土生长幼苗主要性状的耐盐指数及主成分分析 | 第30-32页 |
| ·不同盐分下各参试品种耐盐性系统聚类 | 第32-34页 |
| 4 大麦拔节孕穗期耐盐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盐分的关系 | 第34-40页 |
| ·不同盐分下大麦品种分蘖性的差异性 | 第34-35页 |
| ·参试品种在不同盐分下SOD 活性的差异性分析 | 第35-37页 |
| ·参试品种在不同盐分下MDA 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37-40页 |
| 5 自然盐土上大麦耐盐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盐分的关系 | 第40-54页 |
| ·大麦主要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40-41页 |
| ·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的方差分析 | 第40页 |
| ·单株粒数、主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的方差分析 | 第40-41页 |
| ·大麦主要性状在品种间的多重比较 | 第41-42页 |
| ·大麦主要性状在不同盐浓度间的多重比较 | 第42-43页 |
| ·大麦主要性状在年份间的多重比较 | 第43页 |
| ·参试大麦品种主要性状耐盐指数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 第43-48页 |
| ·2005-2006 年参试大麦品种主要性状耐中盐指数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 第43-46页 |
| ·2005-2006 年参试大麦品种主要性状耐重盐指数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 ·2006 -2007 年参试大麦品种主要性状耐盐指数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 第48-52页 |
| ·2006-2007 年参试大麦品种主要性状耐中盐指数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 ·2006-2007 年参试大麦品种主要性状耐重盐指数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 第50-52页 |
| ·参试品种不同年份对不同盐土耐性的系统聚类 | 第52-54页 |
| 6. 讨论 | 第54-57页 |
| ·盐害发生的时期与大麦不同发育时期大麦耐盐性的关系 | 第54页 |
| ·大麦发芽出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与鉴定指标的选择 | 第54-55页 |
| ·大麦耐盐性的大田鉴定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 第55页 |
| ·不同分类方法对参试品种耐盐性分类的差异性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