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5页 |
·选题背景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论文逻辑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逻辑结构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特色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研究特色 | 第29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31-7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31-5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1-3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8-56页 |
·国内外现有研究比较 | 第56-57页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57-72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57-59页 |
·博弈理论 | 第59-65页 |
·公共政策理论 | 第65-68页 |
·共生理论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3章 城市房屋拆迁政策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74-88页 |
·国内部分城市拆迁政策借鉴 | 第74-80页 |
·北京市房屋拆迁政策 | 第74-75页 |
·杭州市房屋拆迁政策 | 第75-77页 |
·广州市房屋拆迁政策 | 第77页 |
·成都市房屋拆迁政策 | 第77-80页 |
·国外城市拆迁制度借鉴 | 第80-82页 |
·美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 | 第80-81页 |
·德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 | 第81-82页 |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借鉴 | 第82-86页 |
·美国城市更新计划 | 第83-84页 |
·德国城市综合更新 | 第84-85页 |
·新加坡公共住宅计划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上海城市房屋拆迁政策的演变 | 第88-118页 |
·1991年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拆迁政策 | 第88-93页 |
·政策背景和形成原因分析 | 第88-91页 |
·政策内容 | 第91-92页 |
·政策分析 | 第92-93页 |
·1991年-2000年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城市拆迁政策 | 第93-101页 |
·政策背景和形成原因分析 | 第93-96页 |
·政策内容 | 第96-100页 |
·政策分析 | 第100-101页 |
·2001年-2007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房屋拆迁政策 | 第101-106页 |
·政策背景和形成原因分析 | 第101-103页 |
·政策内容 | 第103-105页 |
·政策分析 | 第105-106页 |
·2007年《物权法》框架下国有土地征收后的城市房屋拆迁政策 | 第106-117页 |
·政策背景和形成原因分析 | 第106-107页 |
·拆迁合法性暨公共利益界定 | 第107-112页 |
·新旧房屋拆迁政策对比分析 | 第112-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5章 上海城市房屋拆迁现状调研 | 第118-158页 |
·上海存量基地情况梳理 | 第118-132页 |
·存量基地的定义 | 第118-119页 |
·存量基地分类分析 | 第119-126页 |
·存量基地的特点 | 第126-130页 |
·存量基地拆迁难的原因 | 第130-132页 |
·城市拆迁中相关主体调研情况 | 第132-141页 |
·被拆迁人调研情况 | 第132-136页 |
·政府调研情况 | 第136-137页 |
·拆迁公司调研情况 | 第137-138页 |
·评估公司调研情况 | 第138-139页 |
·开发商调研情况 | 第139-141页 |
·典型拆迁基地调研情况 | 第141-152页 |
·浦东世博动迁基地调研情况 | 第141-145页 |
·佘山动迁基地调研情况 | 第145-147页 |
·闸北动迁基地调研情况 | 第147-149页 |
·普陀动迁基地调研情况 | 第149-152页 |
·拆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 第152-156页 |
·主要问题 | 第152-154页 |
·产生原因 | 第154-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6章 《物权法》框架下房屋拆迁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 第158-186页 |
·《物权法》框架下的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安置 | 第158-159页 |
·《物权法》对房屋拆迁主体的规定 | 第158-159页 |
·《物权法》对补偿安置的规定 | 第159页 |
·拆迁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 第159-165页 |
·演化博弈模型 | 第159-161页 |
·博弈模型分析 | 第161-165页 |
·引入共生策略的博弈分析 | 第165-169页 |
·演化博弈模型 | 第165-167页 |
·博弈模型分析 | 第167-169页 |
·演化博弈模型案例分析 | 第169-182页 |
·普陀区长寿路拆迁基地案例分析 | 第169-171页 |
·松江区佘山镇拆迁基地案例分析 | 第171-174页 |
·杨浦区平凉地块拆迁基地案例分析 | 第174-182页 |
·博弈分析结论 | 第182-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第7章 完善上海拆迁新政的建议 | 第186-207页 |
·政策体系的目标与构建原则 | 第186-188页 |
·政策体系的目标 | 第186-187页 |
·政策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87-188页 |
·政策体系总体框架与实施手段 | 第188-191页 |
·政策体系总体框架 | 第188-190页 |
·政策体系主要实施手段 | 第190-191页 |
·加强拆迁管理 | 第191-194页 |
·先期介入 | 第192页 |
·优化城市房屋征收程序 | 第192-193页 |
·加强监督管理 | 第193-194页 |
·改进拆迁评估 | 第194-196页 |
·双方委托的程序 | 第195页 |
·双方委托的费用支付 | 第195页 |
·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195-196页 |
·提高补偿标准 | 第196-199页 |
·明确补偿原则 | 第196-197页 |
·提高补偿标准 | 第197-199页 |
·丰富安置手段 | 第199-204页 |
·组合安置政策 | 第199页 |
·柔性化安置策略 | 第199-202页 |
·拓宽安置房源建设渠道 | 第202-204页 |
·慎用强制拆迁 | 第204-206页 |
·本章小结 | 第206-207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07-21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207-209页 |
·国内外经验借鉴部分主要结论 | 第207页 |
·政策梳理部分主要结论 | 第207-208页 |
·实地调研部分主要结论 | 第208页 |
·博弈分析部分主要结论 | 第208-209页 |
·对策建议部分主要结论 | 第209页 |
·本文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209-211页 |
致谢 | 第211-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23页 |
附录A 被拆迁户调研问卷 | 第223-225页 |
附录B 拆迁公司调查问卷 | 第225-227页 |
附录C 相关政府机关调研提纲 | 第227-22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29-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