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无缝运输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 ·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2 集装箱无缝运输组织的内涵及形成机理 | 第15-28页 |
| ·与无缝运输相关的概念 | 第15-18页 |
| ·结点运输和接驳运输 | 第15-16页 |
| ·驮背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 | 第16-17页 |
| ·综合运输和一体化运输 | 第17页 |
| ·集装箱无缝运输 | 第17-18页 |
| ·集装箱无缝运输的形成 | 第18-22页 |
| ·集装箱化 | 第18-20页 |
| ·多式联运 | 第20-21页 |
| ·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21-22页 |
| ·影响无缝运输组织的因素 | 第22-28页 |
| ·管理体制 | 第22-24页 |
| ·业务流程 | 第24-25页 |
| ·基础设施 | 第25-26页 |
| ·集疏运系统 | 第26-28页 |
| 3 集装箱无缝运输作业流程分析与再造 | 第28-41页 |
| ·集装箱货物的交接 | 第28-29页 |
| ·国际集装箱运输作业流程 | 第29-36页 |
| ·国际集装箱整箱出口作业流程 | 第29-32页 |
| ·国际集装箱整箱进口作业流程 | 第32-34页 |
| ·国际集装箱拼箱作业流程 | 第34-36页 |
| ·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业流程 | 第36页 |
| ·集装箱无缝运输作业流程再造 | 第36-41页 |
| ·组建“集装箱链式运输” | 第37页 |
| ·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作业时间 | 第37-38页 |
| ·协调港口作业环节的组织管理 | 第38页 |
| ·利用EDI 技术重构业务流程 | 第38-41页 |
| 4 “无缝运输”思想下的集装箱运输合理化 | 第41-47页 |
| ·运输合理化 | 第41-42页 |
| ·集装箱运输总费用分析 | 第42-43页 |
| ·总费用最小的运输径路优化模型 | 第43-44页 |
| ·优化算例分析 | 第44-47页 |
| 5 “无缝运输”组织下的集装箱场站作业优化 | 第47-54页 |
| ·集装箱港口的布局 | 第47-49页 |
| ·PERT 方法概述 | 第49-50页 |
| ·港口集装箱进口作业流程的PERT 网络图 | 第50-53页 |
| ·分析和建议 | 第53-54页 |
| 6 集装箱无缝运输组织的实现途径 | 第54-66页 |
| ·政府与运输企业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与保障体系 | 第54-57页 |
| ·政府与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 | 第54-55页 |
| ·改革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 | 第55-56页 |
| ·完善集装箱运输市场体系 | 第56页 |
| ·加快集装箱运输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 第56-57页 |
| ·运输工具与装卸搬运机械及作业组织的标准化 | 第57-62页 |
| ·集装箱的标准化 | 第57-59页 |
| ·运输工具的标准化 | 第59-61页 |
| ·装卸搬运机械和工艺的标准化 | 第61页 |
| ·作业组织的标准化 | 第61-62页 |
| ·基于EDI 的运输信息技术 | 第62-63页 |
| ·智能化集装箱运输技术 | 第63-66页 |
| ·智能型射频识别技术 | 第63-64页 |
| ·智能化生产系统 | 第64-65页 |
| ·智能化道口自动识别系统 | 第65-66页 |
| 7 结论 | 第66-6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