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法学学科的构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基本界定 | 第8-14页 |
(一) 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 第8-11页 |
1、学科的概念 | 第8-9页 |
2、学科的形成及其分类 | 第9-11页 |
(二) 学科建设的内涵、功能及其内容 | 第11-14页 |
1、学科建设的内涵 | 第11-12页 |
2、学科建设的功能 | 第12-13页 |
3、学科建设的内容 | 第13-14页 |
二、劳动法学的学科地位 | 第14-29页 |
(一) 法学的分科与部门法学的划分 | 第14-19页 |
1、法学的分科 | 第15-17页 |
2、我国部门法学学科的划分 | 第17-19页 |
3、我国高校法学学科的分科现状 | 第19页 |
(二) 劳动法学学科的确立 | 第19-26页 |
1、劳动法学具备成为一门学科的要素 | 第19-24页 |
2、社会需求是劳动法学学科确立的直接动力 | 第24-26页 |
(三) 劳动法学在法学分支学科中的定位 | 第26-29页 |
1、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 | 第26-27页 |
2、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 第27-29页 |
三、构建我国劳动法学学科的必要性 | 第29-40页 |
(一) 满足劳动法专业人才缺口的需要 | 第30-34页 |
1、我国劳动法专业实务人才紧缺 | 第30-32页 |
2、我国劳动法理论研究人才的缺乏 | 第32-34页 |
(二) 满足劳动法科学研究的需要 | 第34-38页 |
1、我国劳动法立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2、我国劳动法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三) 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38-40页 |
1、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 第38页 |
2、保障人权 | 第38-39页 |
3、促进社会安定 | 第39-40页 |
四、构建我国劳动法学科的基本设想 | 第40-45页 |
(一) 劳动法学学科的重新定位 | 第40-42页 |
(二) 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劳动法学科队伍 | 第42-43页 |
(三) 加强学术交流 | 第43-44页 |
(四) 建立劳动法实践能力培养基地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