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 第15-18页 |
|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 | 第15-17页 |
| ·高聚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 第17-18页 |
| ·力学性能 | 第17页 |
| ·气体阻隔性能及应用 | 第17页 |
| ·自熄性能及应用 | 第17-18页 |
| ·热稳定性能及应用 | 第18页 |
| ·其他性能 | 第18页 |
| ·结论 | 第18页 |
| ·插层法(Intercalation) | 第18-20页 |
| ·插层聚合 | 第19页 |
| ·聚合物溶液插层 | 第19页 |
| ·聚合物熔融插层 | 第19-20页 |
| ·插层及层间膨胀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 第20-21页 |
| ·热力学研究 | 第20页 |
| ·插层动力学研究 | 第20-21页 |
| ·粘土材料的介绍 | 第21-24页 |
| ·高岭石族矿物的矿物学特征 | 第23-24页 |
| ·高岭石的复合特性 | 第24页 |
| ·高岭石夹层复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4-26页 |
| ·蒸发溶剂插层法 | 第25页 |
| ·液相插层法 | 第25-26页 |
| ·直接插层 | 第25页 |
| ·两步插层 | 第25-26页 |
| ·三步插层 | 第26页 |
| ·机械力化学插层法 | 第26页 |
| ·高岭石插层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表征 | 第26-29页 |
| ·高岭石插层复合物的性质 | 第26-27页 |
| ·高岭石夹层复合物的结构和表征 | 第27-29页 |
| ·层间分子的排列 | 第28页 |
| ·高岭石夹层复合物的表征 | 第28-29页 |
| ·高岭石插层反应的机理 | 第29页 |
| ·高岭石有机插层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 ·水 | 第30-31页 |
| ·pH值 | 第31页 |
| ·温度 | 第31页 |
| ·压力 | 第31页 |
| ·有机插层剂 | 第31-33页 |
| ·插层剂分类 | 第32页 |
| ·插层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 ·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物的研究重点及趋势 | 第33页 |
| ·粘土材料研究的现状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分子模拟方法 | 第36-44页 |
| ·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方法(GCMC) | 第36页 |
| ·分子动力学方法(MD) | 第36-37页 |
| ·运动方程 | 第36-37页 |
| ·积分算法 | 第37页 |
| ·位能函数 | 第37-38页 |
| ·Ewald加和 | 第38-40页 |
|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40页 |
| ·温度的初始化及控制 | 第40-41页 |
| ·标定方法 | 第40-41页 |
| ·Nose热浴 | 第41页 |
| ·压力的初始化及控制 | 第41-44页 |
| ·Berendsen方法 | 第42页 |
| ·Anderson方法 | 第42-43页 |
| ·Parrinello-Rahman方法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尿素和水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4-53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尿素的物理性质及结构模型 | 第45-46页 |
| ·尿素的物理性质 | 第45页 |
| ·尿素的结构模型 | 第45-46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细节 | 第46-47页 |
| ·模拟体系 | 第46页 |
| ·分子间位能 | 第46-47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51页 |
| ·尿素分子中O和H的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 ·水分子中O和H的相互作用 | 第48-49页 |
| ·尿素水溶液中尿素与水的作用 | 第49-50页 |
| ·水和尿素的扩散 | 第50-51页 |
| ·本章结论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高岭石层间尿素(Urea)的结构研究 | 第53-65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细节 | 第53-55页 |
| ·尿素/高岭石体系的建立及体系的位能函数 | 第53-55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 | 第55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5-64页 |
| ·尿素在体系中的含量与层间距的关系 | 第55-56页 |
| ·尿素分子分布 | 第56-57页 |
| ·O=C键与高岭石表面所成角度的密度分布 | 第57-58页 |
| ·尿素分子在两层间的含量分配 | 第58-59页 |
| ·含量变化的对体系能量影响 | 第59-60页 |
| ·尿素分子O=C键的层间构象 | 第60-62页 |
| ·尿素分子N-H键的层间构象 | 第62-64页 |
| ·本章结论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高岭石层间尿素(urea)和水混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5-79页 |
| ·引言 | 第65-66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细节 | 第66-68页 |
| ·尿素-水-高岭石体系的建立及体系的位能函数 | 第66-67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及相关量的计算式 | 第67-68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77页 |
| ·层间尿素的摩尔分率和体系层间距的关系 | 第68-70页 |
| ·尿素分子在层间的分布 | 第70-72页 |
| ·水分子在层间的分布 | 第72-73页 |
| ·层间水和尿素的结构及相互作用 | 第73-75页 |
| ·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73-74页 |
| ·高岭石与尿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74页 |
| ·水与尿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74-75页 |
| ·层间水和尿素扩散的讨论 | 第75-77页 |
| ·本章结论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