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荷态离子Ar~(q+),Pb~(q+)在Si,Cu,W靶表面上的原子溅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8-9页 |
第二章.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过程概述 | 第9-30页 |
·理论模型 | 第9-16页 |
·经典过垒模型 | 第9-12页 |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引起表面原子溅射理论模型研究 | 第12-16页 |
·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 | 第16-30页 |
·固体靶中高电荷态离子的电荷平衡时间 | 第16-18页 |
·能损的电荷态相关性 | 第18-19页 |
·次级电子发射 | 第19-22页 |
·表面原子溅射研究 | 第22-30页 |
第三章.实验方案及实验设备 | 第30-35页 |
·靶的制备 | 第30-31页 |
·实验设备及方案 | 第31-35页 |
·ECR离子源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实验过程 | 第32-35页 |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溅射原子产额与入射离子入射角度相关性 | 第36-40页 |
·溅射原子产额与入射离子电荷态相关性 | 第40-42页 |
·溅射原子产额与入射离子入射动能相关性 | 第42-47页 |
·溅射原子产额与入射离子速度之间的关系 | 第42-44页 |
·入射离子的产额与核能损之间的关系 | 第44-47页 |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