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病原学 | 第9-10页 |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发病机理 | 第10-11页 |
·临床症状 | 第11-12页 |
·病理变化 | 第12页 |
·诊断 | 第12-13页 |
·预防与治疗 | 第13-14页 |
·预防 | 第13页 |
·治疗 | 第13-14页 |
·表皮脱落毒素 | 第14-16页 |
·脱落毒素的发现 | 第14页 |
·脱落毒素的结构特征 | 第14页 |
·脱落毒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脱落毒素可引起细胞内连接断裂 | 第14-15页 |
·对表皮细胞间桥粒核心糖蛋白的消化(Desmoglein,Dsg) | 第15页 |
·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蛋白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多重PCR 方法 | 第15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前人对本实验所做的基础工作 | 第16-19页 |
·对ExhB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第16-18页 |
·张曦等人对ExhB 蛋白进行了分段克隆及表达 | 第18-19页 |
2 EXHB 基因、EXHB 分段基因:EXHB_1 和EXHB_2 的原核表达 | 第19-2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主要溶液配方 | 第19-21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1页 |
·对ExhB 基因和ExhB 分段基因的转化 | 第21页 |
·ExhB 蛋白和ExhB 分段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1-22页 |
·表达产物的检测:SDS-PAGE 电泳 | 第22页 |
·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22页 |
·纯化蛋白的复性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表达产物的SDS-PAGE 电泳检测 | 第23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23-24页 |
·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3 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B 蛋白分段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分析 | 第25-35页 |
·材料 | 第25-27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5-27页 |
·纯化包涵体的有关试剂 | 第25-26页 |
·包涵体复性的有关试剂 | 第26页 |
·ELISA 试剂和溶液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29页 |
·融合蛋白的大量诱导表达 | 第27页 |
·包涵体的纯化 | 第27-28页 |
·树脂的准备与平衡 | 第27页 |
·包涵体的His?Bind 纯化 | 第27-28页 |
·包涵体的复性 | 第28页 |
·蛋白质浓度、纯度的测定及保存 | 第28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28-29页 |
·重组蛋白抗原最适包被浓度和待检血清稀释浓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重组抗原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29页 |
·ExhB、ExhB_1 和ExhB_2 的ELISA 交叉反应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29页 |
·复性后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30-32页 |
·重组蛋白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第30-32页 |
·重组蛋白抗原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32页 |
·封闭液的确定 | 第32页 |
·ExhB , ExhB_1 , ExhB_2 的ELISA 交叉反应 | 第32-33页 |
·ExhB 蛋白与抗ExhB_1, ExhB_2 血清的反应 | 第32-33页 |
·ExhB_1 蛋白与抗ExhB 血清的反应 | 第33页 |
·ExhB_2 蛋白与抗ExhB 血清的反应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4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