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9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四) 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 一、美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背景 | 第19-31页 |
| (一) 社会背景 | 第19页 |
| (二) 学校背景 | 第19-20页 |
| (三) 文化背景 | 第20-23页 |
| (四) 理论背景 | 第23-31页 |
| 二、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 | 第31-37页 |
| (一) 生命教育目标的不同观点 | 第31-32页 |
| 1. 体悟人生意义,从生命中学习 | 第31-32页 |
| 2. 关注死亡就是关注生命 | 第32页 |
| (二)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定位 | 第32-37页 |
| 1. 促使学生成为均衡发展的人 | 第32-33页 |
| 2. 营造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 第33-34页 |
| 3.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和平等 | 第34-35页 |
| 4.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 第35-37页 |
| 三、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 | 第37-51页 |
| (一) 珍惜与尊重生命 | 第37-46页 |
| 1. 直面生命的死亡教育 | 第37-39页 |
| 2. 珍惜生命的健康教育 | 第39-43页 |
| 3. 尊重生命的品格教育 | 第43-46页 |
| (二) 张扬与发展个性 | 第46-48页 |
| 1. 重视儿童独立意识、自信心、反抗精神和反抗行为的培养. | 第47页 |
| 2. 小学阶段的个性化教育 | 第47页 |
| 3. 中学阶段的个性化教育 | 第47-48页 |
| (三) 注重生命间的和谐 | 第48-50页 |
| 1. 自然生命和谐发展的环境教育 | 第48-49页 |
| 2. 生命发展与适应社会的生计教育 | 第49-50页 |
| (四) 挫折与逆境教育 | 第50-51页 |
| 四、美国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的途径 | 第51-62页 |
| (一) 制定生命教育计划和生命教育法规条例 | 第51-55页 |
| 1. 有关学生关怀的教育计划和政策法规 | 第51-53页 |
| 2. 美国有关教师关怀的政策法规 | 第53-55页 |
| (二) 华特士学校 | 第55-57页 |
| (三) 开设心理机构 | 第57-58页 |
| (四) 社会各界的支持 | 第58-62页 |
| 1. 医院 | 第58页 |
| 2. 父母和社区 | 第58-61页 |
| 3. 媒体和其他组织 | 第61-62页 |
| 五、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评价与借鉴 | 第62-69页 |
| (一) 对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评价 | 第62-65页 |
| 1. 尊重个人、健全人格 | 第62页 |
| 2. 追求生命的平等和自由 | 第62-63页 |
| 3. 生命教育是从生命中学习 | 第63-64页 |
| 4.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理念 | 第64-65页 |
| (二)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对我国的借鉴 | 第65-69页 |
| 1. 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 第65-66页 |
| 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命教育的实施 | 第66-67页 |
| 3. 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式教学 | 第67页 |
| 4.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 | 第67-69页 |
| 结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