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地震资料在油田钻井及开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1-16页 |
| 第2章 徐家围子油田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 ·徐家围子油田地质特征 | 第16页 |
| ·构造、断层特征 | 第16-17页 |
| ·储层发育特征 | 第17-18页 |
| ·储层顶、底界标志 | 第17页 |
| ·储层层组划分及沉积特征 | 第17-18页 |
| ·砂体形态及展布方向 | 第18页 |
| ·储层发育特征 | 第18页 |
| ·储层物性与岩矿特征 | 第18页 |
| ·油藏特征 | 第18-19页 |
| ·油层压力和温度 | 第19页 |
| ·流体特性 | 第19-20页 |
| ·油藏开发特点 | 第20-22页 |
| 第3章 储层精细构造和岩性信息研究 | 第22-32页 |
| ·精细构造解释 | 第22-26页 |
| ·层位标定 | 第22-23页 |
| ·构造解释 | 第23页 |
| ·成图方法及精度 | 第23-24页 |
| ·构造特征 | 第24-26页 |
| ·精细岩性预测 | 第26-32页 |
| ·储层预测方法选择 | 第26-27页 |
| ·反演步骤 | 第27-30页 |
| ·储层预测结果 | 第30-32页 |
| 第4章 徐家围子砂体展布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32-43页 |
| ·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砂体展布特征 | 第32-35页 |
| ·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 | 第35-40页 |
| ·上砂岩组多发育油层,而下砂岩组则发育同层或水砂 | 第37页 |
| ·同一断块单元,存在多个油水系统,岩性成藏控制因素明显 | 第37-38页 |
| ·断层的封隔阻挡控制油水分布,全区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 第38页 |
| ·断层下降盘附近下砂岩组同层、水砂发育 | 第38-39页 |
| ·同一断块内,油水分布变化快 | 第39页 |
| ·葡萄花油层油水平面分布规律 | 第39-40页 |
| ·局部成藏规律 | 第40-43页 |
| 第5章 应用地震地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有利含油区 | 第43-63页 |
| ·有利含油区特征 | 第43-46页 |
| ·综合地震地质解释成果,确定有利含油区 | 第46-49页 |
| ·动静综合分析,进行有利含油区评价 | 第49-56页 |
| ·油田动态特征 | 第56-59页 |
| ·探井、控制井试油产能分析 | 第56-57页 |
| ·试采井、提捞井产能分析 | 第57-59页 |
| ·有利含油区的确定 | 第59-61页 |
| ·含油有利区划分标准 | 第59-60页 |
| ·含油有利区划分结果 | 第60-61页 |
| ·应用实例 | 第61-63页 |
| 第6章 钻井及开发对策研究 | 第63-68页 |
| ·钻井对策研究 | 第63-65页 |
| ·注水开发对策研究 | 第65-68页 |
| ·适时开展细分注水,提高薄差油层的出油能力 | 第65-66页 |
| ·徐家围子油田细分注水效果分析 | 第66-68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详细摘要 | 第73-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