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 第16-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研究假设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经营控制权配置的一般理论综述 | 第25-43页 |
·契约理论与控制权配置主体限制 | 第25-30页 |
·代理问题与契约理论 | 第25-26页 |
·参与控制权配置的主体限制 | 第26-30页 |
·控制权概述 | 第30-36页 |
·控制权的定义与分类 | 第30-31页 |
·控制权的特征 | 第31-34页 |
·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 第34-36页 |
·控制权的实现与配置选择 | 第36-43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主要参与人的经营控制行为分析 | 第43-70页 |
·中央政府行为分析 | 第43-52页 |
·中央政府的行为目标分析 | 第43-46页 |
·中央政府的行为方式分析 | 第46-52页 |
·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52-57页 |
·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分析 | 第52-55页 |
·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 | 第55-57页 |
·股东的行为分析 | 第57-61页 |
·股东行为目标分析 | 第57页 |
·股东行为方式分析 | 第57-61页 |
·管理层的行为分析 | 第61-65页 |
·管理层行为目标分析 | 第61-62页 |
·管理层行为方式 | 第62-65页 |
·债权人行为分析 | 第65-70页 |
·债权人的行为目标分析 | 第65-66页 |
·债权人的行为方式分析 | 第66-70页 |
第4章 主要参与人的控制行为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的计量分析 | 第70-87页 |
·计量分析的理论模型 | 第70-73页 |
·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 | 第70-71页 |
·面板数据模型识别 | 第71-73页 |
·样本及变量描述 | 第73-82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73页 |
·变量的描述 | 第73-82页 |
·计量分析结果 | 第82-87页 |
·计量分析 | 第82-84页 |
·计量分析结果解释 | 第84-87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控制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87-103页 |
·政府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87-90页 |
·行政化控制导致商业银行发展呈现钟摆状态 | 第87-88页 |
·国家的行政化控制不利于保护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 第88-89页 |
·行政化的人事控制制约商业银行发展 | 第89-90页 |
·股东经营控制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90-94页 |
·党委控制与董事会控制相冲突 | 第90-91页 |
·公司治理模式中权力制衡机制失效 | 第91-94页 |
·管理层经营控制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94-98页 |
·行政升迁的控制权实现形式有损银行绩效 | 第94-95页 |
·外部治理机制缺乏 | 第95-96页 |
·升迁激励与追求货币的必然性相结合易导致金融腐败 | 第96-98页 |
·债权人经营控制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 第98-103页 |
·债权人控制实现的条件与激励分析 | 第98-99页 |
·我国商业银行债权人控制的条件与激励分析 | 第99-103页 |
第6章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控制权配置的改善思路 | 第103-113页 |
·政府经营控制权配置的改善 | 第103-106页 |
·政府应该继续掌握商业银行控股权 | 第103-104页 |
·政府应从正常条件下的日常管理职能中退出 | 第104-105页 |
·政府应对商业银行实施条件控制 | 第105-106页 |
·管理层经营控制权配置的改善 | 第106-108页 |
·管理层理应掌握主要的经营控制权 | 第106-107页 |
·给予各层行长剩余分享激励 | 第107-108页 |
·董事会经营控制权配置的改善 | 第108-110页 |
·强化董事会的决策监督职能 | 第108页 |
·增强董事会独立性 | 第108-109页 |
·党委会必须履行监督职能 | 第109-110页 |
·债权人经营控制权配置的改善 | 第110-113页 |
·增强债券持有主体控制能力 | 第110-111页 |
·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