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二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的缘起 | 第17-43页 |
第一节 冷战与美国、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政策 | 第17-32页 |
一 美国对苏东国家政策的制定 | 第17-29页 |
二 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转变与南斯拉夫对外政策的调整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杜鲁门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 | 第32-43页 |
一 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政策的最初表现 | 第32-33页 |
二 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的经济援助政策 | 第33-38页 |
三 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政策 | 第38-43页 |
第二章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 | 第43-72页 |
第一节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苏东政策 | 第43-53页 |
一 美国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争夺 | 第43-46页 |
二 南斯拉夫在分裂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中的作用 | 第46-48页 |
三 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的重新确立 | 第48-53页 |
第二节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 | 第53-72页 |
一 1948 年—1956 年的美南关系 | 第53-56页 |
二 美国制定南斯拉夫政策时面临的问题 | 第56-61页 |
三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第61-72页 |
第三章 波匈事件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的影响 | 第72-87页 |
第一节 波匈事件前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 | 第72-81页 |
一 美苏冷战的有限缓和与南斯拉夫 | 第72-73页 |
二 苏联控制东欧国家与美国的对策 | 第73-76页 |
三 南斯拉夫模式的作用 | 第76-77页 |
四 NSC5608/1 与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的微调 | 第77-81页 |
第二节 波匈事件与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重大调整的起步 | 第81-87页 |
一 波匈事件与苏东关系 | 第81-82页 |
二 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在波兰的初步运用 | 第82-85页 |
三 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的局限性 | 第85-87页 |
第四章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的扩展:波兰差别的出现 | 第87-115页 |
第一节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南斯拉夫的政策 | 第87-95页 |
一 美国、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的矛盾 | 第87-91页 |
二 美国对南斯拉夫的主要政策及实施 | 第91-95页 |
第二节 “南斯拉夫差别”政策在波兰的运用 | 第95-104页 |
一 波兰与西方、南斯拉夫的关系 | 第95-98页 |
二 美国在波兰的利益及主要政策 | 第98-104页 |
第三节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国家的政策 | 第104-115页 |
一 NSC5811/1 与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调整的完成 | 第105-112页 |
二 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的实施及面临的困难 | 第112-115页 |
结论 | 第115-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8页 |
后记 | 第128-12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