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诗书画的伴生关系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1 传统园林特点及文化背景分析 | 第11-24页 |
·传统园林的主要特征 | 第11-14页 |
·传统园林的文化特征 | 第11-13页 |
·传统园林的整合特征 | 第13-14页 |
·传统园林文化的历史分析 | 第14-16页 |
·“文以载道”思想的重要影响 | 第14页 |
·文人造园是园林创作的重要特点 | 第14-16页 |
·园林为文人提供艺术创作的场所 | 第16页 |
·传统园林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传统自然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16-17页 |
·传统思维方式对艺术创作的决定作用 | 第17-20页 |
·直觉思维——诗性智慧 | 第17-18页 |
·理性思维——传统哲学 | 第18-20页 |
·传统园林文化与姊妹艺术的发展历程 | 第20-24页 |
·艺术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20-22页 |
·先秦两汉时期 | 第20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0-21页 |
·隋唐五代时期 | 第21页 |
·宋元时期 | 第21-22页 |
·明清时期 | 第22页 |
·艺术风格具有时代性 | 第22-24页 |
2 传统园林艺术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 第24-54页 |
·园林与书法的联系 | 第24-37页 |
·园林与书法的艺术形态关联 | 第24-26页 |
·书法形态的象形性与园林形态的概括性 | 第24-25页 |
·园林的书法化艺术形态 | 第25-26页 |
·园林与书法的文化形态关联 | 第26-29页 |
·书法在园林中的典型形态 | 第26-27页 |
·书法在园林中的文化价值 | 第27-29页 |
·书法美学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 第29-34页 |
·点画具有时空特性 | 第29-31页 |
·章法的形式美原则 | 第31-34页 |
·书法创作思想与园林的相通性 | 第34-37页 |
·“意在笔先”与“意到笔不到” | 第34-35页 |
·气韵生动的神采体现 | 第35-36页 |
·以形写意的情感表达 | 第36-37页 |
·园林是写意山水画的物质外现 | 第37-47页 |
·山水画语言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 第38-42页 |
·山水画造景布局对园林布局的影响 | 第38-39页 |
·山水画景观处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 第39-42页 |
·山水画色彩处理对园林色彩的影响 | 第42页 |
·园林与绘画艺术思想的相通性 | 第42-47页 |
·意象表达的山水精神 | 第42-43页 |
·以小见大的关照意识 | 第43-45页 |
·写形传神的心意表达 | 第45-46页 |
·简练抽象的写意境界 | 第46-47页 |
·与文学水乳相融相得益彭的园林艺术 | 第47-54页 |
·园林文学的艺术类型及其价值 | 第47-50页 |
·园林文学的类型 | 第47-48页 |
·因景生文、因文增景、因文传意 | 第48-50页 |
·园林与文学创作手法相互展现 | 第50-51页 |
·园林与文学艺术思想的共通性 | 第51-54页 |
·园林虚实与文学空白的召唤性特征 | 第51-52页 |
·园林与文学含蓄抒情的审美趣味 | 第52-53页 |
·园林植物景观的诗格表现 | 第53-54页 |
3 传统园林的意境展现 | 第54-60页 |
·造园思想及背景分析 | 第54页 |
·书法趣理与画意展现 | 第54-58页 |
·书法趣理 | 第54-57页 |
·忌直贵曲 | 第55页 |
·虚实相生 | 第55-56页 |
·顾盼有情、巧于因借 | 第56-57页 |
·画意复现——天然图画 | 第57-58页 |
·山石树木景观的画意营构 | 第57页 |
·审美之框 | 第57-58页 |
·以墙为绘 | 第58页 |
·诗情境界与文韵渗透 | 第58-60页 |
·诗文境界在园林中的复现 | 第58页 |
·文字信息点醒意境的内涵 | 第58-60页 |
4 结论与讨论(总结论点并提出其他相关问题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