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和流程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流程 | 第17页 |
2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17-21页 |
·晋蒙两省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19页 |
·适应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 第18页 |
·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举措 | 第18-19页 |
·实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的必然选择 | 第19页 |
·促进旅游文化交融的必然要求 | 第19页 |
·晋蒙两省区域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地缘人缘优势 | 第19-20页 |
·旅游资源互补优势 | 第20页 |
·旅游资源共享优势 | 第20页 |
·客源优势 | 第20-21页 |
3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 | 第21页 |
·晋蒙两省区域合作历程 | 第21页 |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 | 第21页 |
4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1-23页 |
·区域旅游合作的指导思想 | 第21-22页 |
·区域旅游合作的原则 | 第22-23页 |
·自愿参与原则 | 第22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22页 |
·优势互补原则 | 第22页 |
·互利共赢原则 | 第22-23页 |
5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模式 | 第23-27页 |
·区域旅游合作的五种空间模式及特征 | 第23-24页 |
·区域旅游合作的五种空间模式 | 第23页 |
·区域旅游合作五种空间模式的特征 | 第23-24页 |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选择 | 第24-27页 |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点轴开发模式的优势 | 第24-25页 |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点轴开发的布局 | 第25-27页 |
6 晋蒙两省区域旅游合作建议 | 第27-40页 |
·政府联合,消除行政壁垒 | 第27-28页 |
·发挥政府行政作用 | 第27页 |
·调动旅游主体的积极性 | 第27-28页 |
·发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 | 第28页 |
·加强优势互补,进行整体营销 | 第28-31页 |
·加强优势互补,进行旅游产品整合 | 第28-30页 |
·联合宣传促销,提高区域旅游形象 | 第30-31页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 第31-32页 |
·完善旅游交通体系 | 第31页 |
·改善晋蒙旅游服务环境 | 第31-32页 |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32-33页 |
·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利益共享 | 第32页 |
·建立科学的利益补偿机制 | 第32-33页 |
·建立新型企业经营体制 | 第33页 |
·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 | 第33-34页 |
·打造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 第34页 |
·树立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理念 | 第34-40页 |
·合作开发古长城 | 第34-35页 |
·合作开发宗教旅游资源 | 第35-36页 |
·合作开发晋商旅游资源 | 第36-37页 |
·合作开发黄河水上游览观光项目 | 第37-38页 |
·合作开发工业旅游资源 | 第38-39页 |
·合作组建跨省旅游线路 | 第39-40页 |
7 结论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0页 |
·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