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教育知识单元的科学化选择及教学模块现代化手段的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信息素质综述 | 第11-25页 |
| ·名称问题及定义 | 第11-17页 |
| ·起源及定义 | 第13-15页 |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7页 |
| ·信息素质的重要意义 | 第17-19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9-21页 |
| ·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 第19-20页 |
| ·相关的教育模型 | 第20-21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 ·国外经验的启示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知识单元的科学化选择 | 第25-47页 |
| ·确定知识单元的流程 | 第25页 |
| ·能力标准研究 | 第25-30页 |
| ·对象的选择及分析过程 | 第25-26页 |
| ·基本属性对比 | 第26页 |
| ·能力标准内容剖析 | 第26-28页 |
| ·信息素质评价的过程模型 | 第28-29页 |
| ·能力标准内容的归纳 | 第29-30页 |
| ·教材内容统计 | 第30-36页 |
| ·统计对象选择 | 第30-32页 |
| ·统计方法 | 第32-34页 |
| ·统计结果 | 第34-35页 |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期刊文献分析 | 第36-39页 |
| ·外文文献分析 | 第36-37页 |
| ·中文文献分析 | 第37-39页 |
|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 第39-40页 |
| ·学生问卷调查 | 第40-42页 |
| ·学生的兴趣点统计 | 第40-41页 |
| ·学生的问题及建议 | 第41页 |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确定知识单元 | 第42-47页 |
| 第四章 教学模块及手段的确定 | 第47-54页 |
| ·前期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 ·专家问卷调查 | 第49-50页 |
| ·教学模块划分 | 第50-51页 |
| ·教学手段确定 | 第51-52页 |
| ·教学模块的展现手段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教学手段的实现 | 第54-68页 |
| ·多媒体课件 | 第54-60页 |
| ·课件策划 | 第54-56页 |
| ·素材准备 | 第56页 |
| ·程序设计 | 第56-60页 |
| ·多媒体课件实例 | 第60页 |
| ·教学网站 | 第60-68页 |
| ·学生调查功能 | 第62-63页 |
| ·网络课堂功能 | 第63-64页 |
| ·作业平台功能 | 第64-66页 |
| ·在线测试功能 | 第66页 |
| ·在线论坛功能 | 第66页 |
| ·资源共建共享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73页 |
| 附录一:缩略语表 | 第69-70页 |
| 附录二:相关文件的获取地址 | 第70-71页 |
| 附录三:调查问卷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