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救世主--神圣与世俗间的和解之路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关于救世主思想 | 第12-24页 |
| (一) “救世主”概说 | 第12-18页 |
| 1、犹太教中的救世主思想 | 第12-15页 |
| 2、基督教中的救世主思想 | 第15-16页 |
| 3、伊斯兰教的救世主思想 | 第16-18页 |
| (二) 救世主思想中的关键词 | 第18-21页 |
| 1、时间 | 第18-20页 |
| 2、未来天国 | 第20-21页 |
| (三) 小结 | 第21-24页 |
| 1、思想的同源性 | 第21-22页 |
| 2、救世主思想的意义 | 第22-24页 |
| 二、救世主的世俗困境 | 第24-33页 |
| (一) 基督教上帝的隐遁 | 第24-27页 |
| 1、社会改革 | 第24-25页 |
| 2、哲学革命 | 第25-27页 |
| (二) 犹太教流浪的弥赛亚 | 第27-29页 |
| (三) 手持圣训和利剑的马赫迪 | 第29-33页 |
| 三、诸神之战抑或圣俗之争 | 第33-36页 |
| (一) 神圣之间的差异 | 第33-34页 |
| 1、文化性格塑造的不同救世主 | 第33页 |
| 2、世俗社会造就的救世主 | 第33-34页 |
| (二) 神圣与世俗之间的角力 | 第34-36页 |
| 四、救世主盼望给出的尝试性和解 | 第36-43页 |
| (一) 世界的现代化与现代性 | 第36-40页 |
| 1、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前提 | 第36-39页 |
| 2、进步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织 | 第39-40页 |
| (二) 尝试性的和和解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