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 | 第12-14页 |
·垂直式推广模式 | 第12页 |
·产品专业化推广模式 | 第12页 |
·培训和访问的推广模式 | 第12页 |
·以农民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 第12-13页 |
·项目推广模式 | 第13页 |
·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模式 | 第13页 |
·费用分摊推广模式 | 第13页 |
·教育机构推广模式 | 第13-14页 |
·国内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 | 第14-17页 |
·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14-15页 |
·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 第15页 |
·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模式 | 第15-16页 |
·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 第16页 |
·以公司或企业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 第16-17页 |
·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分类 | 第17页 |
·大众传播法 | 第17页 |
·集体指导法 | 第17页 |
·个别指导法 | 第17页 |
·国内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1页 |
·经费不足问题 | 第17页 |
·农技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问题 | 第17-18页 |
·男女的参与问题 | 第18页 |
·女性的边缘化问题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具社会性别敏感的农村劳动力分析 | 第21-28页 |
·女性劳动力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 第21-22页 |
·妇女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 第22页 |
·妇女成为农村民主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 第22页 |
·女性劳动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困难 | 第22-27页 |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束缚着农村妇女的思想和行动 | 第23页 |
·媒体、家庭、农村社区环境不利于农村妇女成长 | 第23页 |
·信息闭塞,使农村妇女参与市场竞争渠道不畅通 | 第23页 |
·缺少资金,捆住了农村妇女勇闯市场的手脚 | 第23-24页 |
·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较低 | 第24页 |
·农村妇女的政治权利明显少于男性 | 第24页 |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村女性被边缘化 | 第24-27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8-33页 |
·社会性别敏感的技术 | 第28页 |
·参与式 | 第28-29页 |
·参与式工作方法 | 第29-30页 |
·访谈法 | 第29页 |
·分析法 | 第29页 |
·排序法 | 第29页 |
·展示法 | 第29页 |
·记录法 | 第29页 |
·图示法 | 第29页 |
·会议法 | 第29页 |
·角色扮演与直接观察 | 第29页 |
·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主要特点 | 第29-30页 |
·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 | 第30-31页 |
·传统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比较 | 第31-33页 |
·传统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内容的区别 | 第31-32页 |
·不同人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 第32页 |
·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法与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方法的比较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33-41页 |
·下河村基本概况 | 第33页 |
·采用的主要方法 | 第33-37页 |
·直接观察 | 第33-34页 |
·村民会议 | 第34页 |
·资源考察 | 第34页 |
·半结构访谈 | 第34-35页 |
·特殊群体讨论会 | 第35-36页 |
·妇女问题分析 | 第36页 |
·问题树 | 第36-37页 |
·项目村的变化 | 第37-41页 |
·经济状况的变化 | 第37-39页 |
·技术掌握情况的变化 | 第39页 |
·村民的变化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4页 |
·重视社会性别敏感的农业科技推广 | 第41页 |
·广泛实行参与式推广方法 | 第41-42页 |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 第42页 |
·重视相互学习和尊重农民的乡土知识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