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背景简介 | 第10-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1-12页 |
·无人机载SAR 雷达发射机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国外发展动态 | 第12页 |
·国内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3-14页 |
·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3-14页 |
·工作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各章内容简介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 第16-20页 |
·系统方案的选择 | 第16-18页 |
·固态发射机方案 | 第16-17页 |
·真空管发射机方案 | 第17页 |
·MPM 方案 | 第17页 |
·方案的确定 | 第17-18页 |
·主要技术指标和理论计算 | 第18-19页 |
·理论计算 | 第18页 |
·发射机各级电源纹波和稳定度的分配 | 第18-19页 |
·系统构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行波管 | 第20-28页 |
·引言 | 第20页 |
·行波管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20-25页 |
·电子枪 | 第21-22页 |
·慢波电路 | 第22-23页 |
·收集极 | 第23-25页 |
·封装 | 第25页 |
·基本理论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基于串联谐振的高压电源的设计分析 | 第28-39页 |
·高压电源方案的考虑 | 第28-29页 |
·几种变换器型式的比较 | 第28页 |
·拓扑选择 | 第28-29页 |
·工作原理 | 第29-35页 |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数学分析(分析建立在0.5第30-35页 | |
·参数设计 | 第35-38页 |
·串联谐振变换器L、C 参数的选取 | 第35-37页 |
·控制频率f_S,谐振频率f_0 的选取 | 第37-38页 |
·高压电源的电路结构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行波管辅助电源和调制器的设计分析 | 第39-51页 |
·辅助电源的设计 | 第39-41页 |
·灯丝电源的设计 | 第39-40页 |
·调制电源的设计 | 第40-41页 |
·调制器的设计 | 第41-50页 |
·栅极脉冲调制器的基本拓扑 | 第41-43页 |
·控制信号的传输 | 第43-46页 |
·控制极脉冲调制器的开关选择及主电路基本连接 | 第46-48页 |
·调制脉冲的前后沿、功耗与控制电极分布电容的关系 | 第48-49页 |
·对控制电极脉冲调制器的保护要求 | 第49-50页 |
·电路形式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基于CPLD/FPGA 的发射监控系统应用技术研究 | 第51-64页 |
·CPLD/FPGA 的基本知识 | 第51-59页 |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历史和概述 | 第51-52页 |
·FPGA/CPLD 概述 | 第52-54页 |
·PLD/FPGA 结构与原理 | 第54-59页 |
·系统构成 | 第59-60页 |
·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过/欠压保护 | 第60页 |
·发射机开/关机程序 | 第60页 |
·故障保护设置 | 第60-61页 |
·高功率大电流电磁干扰环境下的电磁兼容设计 | 第61-64页 |
·屏蔽设计 | 第61页 |
·接口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SMT 技术 | 第62-63页 |
·印制线路设计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环境适应性设计 | 第64-69页 |
·发射系统的热设计 | 第64-65页 |
·发射系统在高空低气压和高低温、潮湿下的高压绝缘设计 | 第65-69页 |
·打火和击穿的理论分析 | 第65-66页 |
·放电、打火的主要形式和过程 | 第66-67页 |
·引起打火的外界因素 | 第67-68页 |
·高压绝缘设计 | 第68-69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69-70页 |
·研制工作取得的成果 | 第69页 |
·遗留的问题 | 第69页 |
·研制工作拓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