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脑缺血的能量耗竭、代谢异常 | 第10-11页 |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1-15页 |
·EAAs 在脑缺血时的变化 | 第12页 |
·EAAs 在脑缺血中的损伤作用 | 第12-13页 |
·EAAs 与脑缺血预适应 | 第13-15页 |
·ATP 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5-19页 |
·Na~+-K~+-ATP 酶的一般性质 | 第16页 |
·Na~+-K~+-ATP 酶的功能 | 第16-18页 |
·Na~+-K~+-ATP 酶的调节 | 第18页 |
·Na~+-K~+-ATP 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8-19页 |
·Ca~(2+)-ATP 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9页 |
·氧自由基损伤 | 第19-23页 |
·自由基的概念及来源 | 第20页 |
·脑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途径 | 第20-21页 |
·氧自由基造成脑缺血再灌注的机制 | 第21-23页 |
·炎性细胞因子损害 | 第23-30页 |
·黏附分子 | 第24-25页 |
·细胞因子 | 第25-29页 |
·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免疫细胞 | 第29-30页 |
·凋亡(apoptosis) | 第30-34页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 | 第31-32页 |
·其他因素 | 第32-33页 |
·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凋亡基因的研究 | 第33-34页 |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34-37页 |
·脑缺血再灌注时 NO 的产生 | 第34-35页 |
·NO 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第35-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8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6页 |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9页 |
·脑缺血30 分钟再灌注2 小时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 第39-40页 |
·脑含水量的测定 | 第40页 |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40-4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46-48页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61页 |
·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 第48页 |
·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GSH-Px 和 MDA 的影响 | 第48-51页 |
·各组 GSH-Px 活性相关结果分析 | 第51页 |
·各组 MDA 含量相关结果分析 | 第51页 |
·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NO 及 NOS 的影响 | 第51-54页 |
·各组大鼠脑组织NO 含量相关结果分析 | 第54页 |
·各组大鼠脑组织NOS 含量相关结果分析 | 第54页 |
·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SOD 的影响 | 第54-56页 |
·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LDH 的影响 | 第56-57页 |
·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各种 ATP 酶的影响 | 第57-61页 |
4 讨论 | 第61-70页 |
·雪灵芝的开发研究 | 第61-62页 |
·雪灵芝的药用沿革 | 第61页 |
·雪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61-62页 |
·雪灵芝药理、药效学试验 | 第62页 |
·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62-64页 |
·选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原因分析 | 第62-63页 |
·在脑缺血30 分钟后进行生化检测的原因分析 | 第63-64页 |
·实验相关结果的讨论 | 第64-69页 |
·氧自由基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64-66页 |
·脑水肿,脑梗死和ATP 酶活性变化的相关讨论 | 第66-67页 |
·NO 和 NOS 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67-69页 |
·实验结果的现实意义 | 第69-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