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拒绝交易理论概述 | 第8-16页 |
(一) 中石化与茂化实华之间的拒绝供应纠纷 | 第8页 |
(二) 拒绝交易在反垄断法中的定义 | 第8-9页 |
(三) 拒绝交易行为的动机及其对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 第9-11页 |
(四) 反垄断法规制拒绝交易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五) 认定拒绝交易非法的考虑因素 | 第13-16页 |
1、企业的市场力量 | 第13-14页 |
2、造成的竞争损害 | 第14-15页 |
3、拒绝的理由 | 第15-16页 |
二、美国关于拒绝交易的立法和典型判例分析 | 第16-30页 |
(一) 美国联邦立法和州法中关于拒绝交易的相关规定 | 第16-17页 |
(二) 美国法院对待拒绝交易案件的最初立场:“高露洁”原则 | 第17-18页 |
(三) 意图标准 | 第18-23页 |
1、Kodak(1927)案:根据谢尔曼法制裁拒绝交易行为的第一案 | 第18-19页 |
2、Aspen Skiing Co.案 | 第19-21页 |
3、Kodak(1992)案 | 第21-23页 |
(四) 关键设施原则 | 第23-27页 |
1、关键设施原则的典型案例及判断标准 | 第23-25页 |
2、对于“关键”一词的理解 | 第25-27页 |
(五) 美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关于拒绝交易理论的争论 | 第27-30页 |
1、从分配效率角度分析拒绝交易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 第27-28页 |
2、从生产效率角度分析拒绝交易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 第28-29页 |
3、从动态效率角度分析拒绝交易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三、欧盟关于拒绝交易的立法和典型判例分析 | 第30-41页 |
(一) 欧共体条约第82 条 | 第30-31页 |
(二) 欧盟典型判例分析 | 第31-34页 |
1、Commercial Solvents 案 | 第31-32页 |
2、United Brands 案 | 第32页 |
3、Magil 案 | 第32-33页 |
4、Oscar Bronner 案 | 第33-34页 |
(三) 关键设施原则 | 第34-38页 |
(四) 欧美关键设施原则的异同比较 | 第38-41页 |
1、美国方法:关键设施原则作为自由交易原则的例外 | 第38-39页 |
2、欧盟方法:关键设施原则作为一般性交易义务的具体运用 | 第39-40页 |
3、近年欧盟方法的新发展 | 第40-41页 |
四、对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拒绝交易的建议 | 第41-46页 |
(一) 关于拒绝交易的立法建议 | 第41-43页 |
1、我国目前关于拒绝交易的立法现状 | 第41-42页 |
2、关于《反垄断法(草案)》第十九条的立法建议 | 第42-43页 |
3、关于《反垄断法(草案)》第二十二条的立法建议 | 第43页 |
(二) 关于拒绝交易的执法建议 | 第43-44页 |
(三) 关于拒绝交易的法律责任建议 | 第44-46页 |
1、预先救济 | 第45页 |
2、行政罚款 | 第45页 |
3、排除违法行为(强制交易和设定进入条件) | 第45-46页 |
4、民事赔偿 | 第46页 |
5、刑事惩罚 | 第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2-56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