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与京剧起源关系研究
| 绪论 | 第1-9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6-7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7-9页 |
| 第一章 京剧产生之前的大栅栏 | 第9-17页 |
| 一、大栅栏的历史沿革 | 第9-12页 |
| 二、京剧产生前北京地区的戏曲发展状况 | 第12-17页 |
| (一) 一枝独秀—昆腔传入北京及其兴盛 | 第12-14页 |
| (二) 昆腔的衰萎及花部各腔的争胜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大栅栏与京剧的起源 | 第17-48页 |
| 一、徽班进京 | 第17-19页 |
| 二、戏剧人才的摇篮—大栅栏与科班的兴衰 | 第19-28页 |
| 三、大栅栏的戏园子 | 第28-39页 |
| 四、与京剧发展相关的其它文化遗存 | 第39-48页 |
| 第三章 京剧在大栅栏产生原因探析 | 第48-60页 |
| 一、社会环境的安定及商业的繁荣 | 第48-49页 |
| 二、宫廷文化的影响 | 第49-52页 |
| 三、士与文人的倡导 | 第52-53页 |
| 四、徽商与徽班进京—会馆与戏剧的演出 | 第53-55页 |
| 五、徽班唱腔的革新及京化 | 第55-57页 |
| 六、相对稳定的观众群 | 第57-60页 |
| 第四章 现实中京剧与大栅栏的关系 | 第60-68页 |
| 一、失却辉煌 | 第60-61页 |
| 二、大栅栏京剧的衰颓 | 第61-64页 |
| 三、文化保护的思考 | 第64-68页 |
| (一) 建立一条“京剧文化街” | 第64-65页 |
| (二) 在大栅栏地区建立一个京剧博物馆 | 第65-66页 |
| (三) 将大栅栏作为京剧宣传和教育的基地 | 第66-67页 |
| (四) 建立与京剧有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 第67-68页 |
| 结语 | 第68-69页 |
| 图录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作者声明 | 第74-75页 |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