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0页 |
第一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有关本论题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成因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 第13-17页 |
一、水土流失严重 | 第13-14页 |
二、荒漠化加剧 | 第14页 |
三、水资源紧缺 | 第14-15页 |
四、森林资源和草原生态破坏严重 | 第15-16页 |
五、污染问题严重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17-21页 |
一、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 第17-18页 |
二、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压力 | 第18页 |
三、贫困加剧环境破坏 | 第18-19页 |
四、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缺口大,很难控制环境恶化 | 第19-20页 |
五、有关生态环境政策没有及时上升为法律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1-33页 |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现状 | 第21-28页 |
一、国家立法层面生态环境立法现状 | 第22-26页 |
二、西部地方立法层面生态环境立法现状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执法现状 | 第28-30页 |
一、环境执法权行使不力 | 第28页 |
二、环境执法力量薄弱 | 第28-29页 |
三、环境行政执法不严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司法现状 | 第30-31页 |
一、环境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二、环境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第四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守法现状 | 第31-32页 |
一、贫困阻碍人们对环境法律的遵守 | 第31-32页 |
二、环保法律意识淡薄使环境法律很难得到遵守 | 第32页 |
第五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监督现状 | 第32-33页 |
一、行政监督不力 | 第32页 |
二、社会监督不足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3-50页 |
第一节 加强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 | 第33-44页 |
一、生态环境立法应体现科学发展观并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3-35页 |
二、《宪法》中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应有所创新 | 第35页 |
三、《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应分别规定公民环境权及其具体内容 | 第35-36页 |
四、加快制定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国家环境政策法》 | 第36-37页 |
五、完善各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使其更有效的保护西部地区自然资源 | 第37-38页 |
六、加快制定《西部开发生态保护监督条例》 | 第38-43页 |
七、加强西部地方环境立法,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规范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执法 | 第44-45页 |
一、国家环境执法机构要充分关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问题 | 第44页 |
二、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和改善执法装备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司法 | 第45-46页 |
一、最高人民法院应加强环境司法解释工作 | 第45页 |
二、西部地区司法机关要对环境公益诉讼予以关注和重视 | 第45-46页 |
第四节 采取措施改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守法现状 | 第46-47页 |
一、把减少贫困人口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 第46页 |
二、采取措施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加强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执法的监督 | 第47-50页 |
一、加强行政监督 | 第47-48页 |
二、加强社会监督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