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城市公共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研究背景 | 第11-19页 |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城市公共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 | 第11-13页 |
一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公共造型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11页 |
二 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 第11-12页 |
三 城市面孔的单一化的现状 | 第12-13页 |
四 国内的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理论研究滞后 | 第13页 |
第二节 论文出发点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概念 | 第15-19页 |
一 “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公共空间”、“造型艺术”概念和联系 | 第15-18页 |
二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两个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有形文化”策划与研究课题 | 第19-32页 |
第一节 为什么选择东胜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 | 第19-25页 |
一 自然地理状况 | 第20-21页 |
二 经济现状 | 第21页 |
三 社会资源 | 第21-22页 |
四 文化资源 | 第22-23页 |
五 东胜区现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有形文化的概念阐述以其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一 “城市有形文化”概述 | 第25-26页 |
二 “城市有形文化”概念提出对“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发展的意义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有形文化课题 | 第27-32页 |
一 课题组成结构 | 第27-28页 |
二 前期准备工作 | 第28页 |
三 考察阶段 | 第28-29页 |
四 整理各种资料,建立课题资料库 | 第29页 |
五 论证阶段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学术化途径 | 第32-43页 |
第一节 目前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 第32-35页 |
一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建设无体系,缺乏大范围内的通盘考虑,大量雷同题材的重复建设 | 第32-33页 |
二 公共空间造型艺术中的政绩工程 | 第33页 |
三 “广场大跃进” | 第33-34页 |
四 “城雕大跃进” | 第34页 |
五 与空间环境的割裂 | 第34-35页 |
六 滥用昂贵材质 | 第35页 |
第二节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 第35-37页 |
一 社会原因 | 第35-36页 |
二 艺术家自身原因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 | 第37-43页 |
一 什么是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 | 第37-38页 |
二 如何研究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 | 第38-39页 |
三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一般存在的公共空间 | 第39-41页 |
四 区域化、民族化问题 | 第41-42页 |
五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学术化的前景 | 第42-43页 |
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考察一览表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