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不同时期叶片的硫甙变化趋势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油菜硫甙的种类及特点 | 第11-15页 |
·不同品种(类型)的油菜籽硫甙的特点 | 第12-13页 |
·种子硫甙的特点 | 第13页 |
·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硫甙的特点 | 第13-15页 |
·影响油菜硫甙含量的因素 | 第15-16页 |
·遗传因素 | 第15页 |
·环境因素 | 第15-16页 |
·营养因素 | 第15-16页 |
·病害和损伤对硫甙含量的影响 | 第16页 |
·其他因素 | 第16页 |
·硫甙的生理生化作用 | 第16-20页 |
·作为硫元素的储藏仓库 | 第17-18页 |
·抗病、抗虫、抗菌的作用 | 第18-19页 |
·硫甙的有益的作用 | 第19-20页 |
·硫甙的代谢 | 第20-23页 |
·硫甙的遗传特点 | 第21页 |
·硫甙的代谢 | 第21-23页 |
·硫甙的测定方法 | 第23-29页 |
·测定硫酸根的方法 | 第23-24页 |
·重量法 | 第23页 |
·EDTA容量法 | 第23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23-24页 |
·Ba~(35)SO_4同位素稀释分析法 | 第24页 |
·测定葡萄糖残基法 | 第24-25页 |
·葡萄糖试纸法 | 第24页 |
·葡萄糖氧化酶法 | 第24页 |
·蒽酮比色法 | 第24-25页 |
·3,5-二硝基水扬酸比色法(内源酶法) | 第25页 |
·测定硫氰酸酯(盐)法 | 第25页 |
·ITC、OZT、RCN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硫脲紫外光谱法 | 第25-26页 |
·气—紫(GC-UV)联用法 | 第26页 |
·国家标准方法 | 第26页 |
·气—质(GC-MS)联用法 | 第26页 |
·完整硫甙测定方法 | 第26-29页 |
·氯化钯(PdCl_2)快速定量测定法 | 第26-27页 |
·纸色谱法 | 第27页 |
·液相色谱法 | 第27页 |
·液—质(LC—MS)联用法 | 第27页 |
·全波长扫描法 | 第27-28页 |
·毛细管电泳(MECC-HPCE)法 | 第28页 |
·近红外光谱法(NIRS) | 第28页 |
·芥酸硫甙速测仪测定硫甙的方法 | 第28-29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9-30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油菜种子和不同时期叶片硫甙差异研究材料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叶片硫甙测定 | 第31-32页 |
·基本原理 | 第31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1-32页 |
·硫甙的提取 | 第32页 |
·脱硫硫甙的测定 | 第32页 |
·结果计算 | 第32页 |
·种子硫甙的测定 | 第32-33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7页 |
·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 第33-35页 |
·不同干燥方法对油菜叶片硫甙含量测定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菜叶片硫甙含量测定的影响 | 第33-34页 |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 | 第34页 |
·方法精密度实验 | 第34-35页 |
·不同生长时期的油菜叶片的硫甙的变化趋势 | 第35-42页 |
·甘蓝型叶片硫甙总量的变化趋势 | 第35-36页 |
·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组分分析 | 第36-40页 |
·甘蓝型叶片硫甙分量的变化趋势 | 第40-42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硫甙组分分析 | 第42-47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7-49页 |
·不同生长时期的油菜叶片的硫甙的变化趋势 | 第47页 |
·甘蓝型油菜种子硫甙组分分析 | 第47-48页 |
·叶片硫甙测定的前处理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