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重庆都市区新城研究--以鱼嘴新城规划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2页
插图与附表清单第12-15页
1 绪论第15-23页
   ·研究背景第16页
   ·释题第16-19页
     ·重庆都市区第16-17页
     ·新城第17-18页
     ·鱼嘴新城第18-19页
     ·重庆都市区新城研究第19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为我国大城市发展提高借鉴第20页
     ·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做一些基础性探索第20页
     ·对重庆都市区整体发展及鱼嘴新城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第20-21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1-23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研究框架第22-23页
2 新城建设的理论综述第23-37页
   ·相关理论综述第23-27页
     ·有机疏散理论第23-24页
     ·区域规划理论第24-25页
     ·城镇体系第25页
     ·都市区第25-27页
   ·新城思想的历史追溯第27-33页
     ·“乌托邦”第27页
     ·公社/新协和村第27-28页
     ·工业村/公司城第28页
     ·田园城市第28-30页
     ·卫星城镇第30-31页
     ·新城第31-33页
   ·其他城市设想第33-37页
     ·线形城市第33页
     ·现代城市第33-34页
     ·广亩城市第34-37页
3 新城建设的实践第37-61页
   ·概况第37-38页
   ·新城的当代实践第38-42页
     ·英国第38-39页
     ·法国第39-40页
     ·美国第40-41页
     ·日本与韩国第41页
     ·中国香港第41-42页
   ·国外新城建设的特点比较分析第42-52页
     ·新城发展的动因第43-46页
     ·开发机制第46-48页
     ·发展政策第48-52页
   ·我国的新城建设第52-58页
     ·北京第53-55页
     ·上海第55-56页
     ·广州第56-58页
   ·新城开发的总结第58-61页
4 重庆“新城”建设实践第61-99页
   ·早期重庆卫星城建设第61-68页
     ·古代重庆发展历程第61-62页
     ·民国时期的“陪都计划”第62-64页
     ·解放后的“卫星城”建设第64-65页
     ·近代“卫星城”问题研究第65-68页
   ·新时期建设背景第68-72页
     ·都市区经济发展状况第69页
     ·都市区社会发展状况第69-71页
     ·都市区总体发展战略第71页
     ·都市区产业发展战略第71-72页
   ·新时期重庆“新城”建设第72-79页
     ·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简述第72-74页
     ·新时期的“新城”建设实践第74-79页
   ·重庆都市区新城发展优势分析第79-82页
     ·都市区空间结构调整为新城发展提供机遇第79-80页
     ·都市区产业结构重组为新城发展创造条件第80页
     ·加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为新城发展添加动力第80页
     ·快速发展的交通网络为新城发展夯实基础第80-81页
     ·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新城发展增添吸引力第81-82页
   ·新城的作用与地位第82-85页
     ·防止城市郊区化的蔓延第82-83页
     ·完善城镇体系第83页
     ·形成区域极核第83-84页
     ·吸纳产业第84页
     ·截流和疏解人口第84-85页
     ·现代生活方式的展示区第85页
   ·新城的特点第85-93页
     ·新城的选址第85-87页
     ·新城的规模第87-88页
     ·新城的产业第88-89页
     ·新城的空间结构第89-90页
     ·新城的交通组织第90-92页
     ·新城的建设强度第92页
     ·新城的环境第92-93页
   ·新城建设的反思第93-95页
     ·有限的市民参与第93-94页
     ·规划管理部门的被动第94页
     ·投资渠道的单一第94-95页
   ·都市区新城的建议第95-97页
   ·未来的展望第97-99页
5 鱼嘴新城的发展研究与规划实践第99-141页
   ·鱼嘴的发展历程第99-101页
     ·历史发展第99-100页
     ·近代建设第100-101页
   ·“鱼嘴新城”的界定第101-102页
     ·概念界定第101页
     ·鱼嘴组团与新城的关系第101-102页
   ·新城的发展条件分析第102-107页
     ·区域位置第102页
     ·自然地理第102-103页
     ·物产资源第103-104页
     ·交通条件第104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104-106页
     ·土地资源第106页
     ·公共设施第106-107页
   ·新城的定位研究第107-109页
     ·定位依据第107-109页
     ·鱼嘴新城定位第109页
   ·新城容量与规模研究第109-115页
     ·发展容量分析第110-113页
     ·人口规模第113-115页
     ·建设密度第115页
     ·用地规模第115页
   ·新城产业发展研究第115-125页
     ·产业定位依据第115-117页
     ·产业选择方向第117-120页
     ·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第120-123页
     ·产业布局原则与布局空间第123-124页
     ·产业开发对策第124-125页
   ·新城发展策略第125-128页
     ·发展总纲领第125页
     ·发展策略第125-128页
   ·新城布局与空间形态研究第128-132页
     ·规划理念第128-129页
     ·空间布局特点第129-132页
   ·新城建设实施第132-133页
   ·新城交通研究第133-135页
   ·新城的古镇保护第135-139页
     ·龙兴古镇建筑特色第135-136页
     ·古镇保护措施第136-139页
   ·小结第139-141页
6 结语第141-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1页
附录第151-152页
独创性声明第152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GF-β激活ERK通路的机制探讨
下一篇: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