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融资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9页
导论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2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第一章 养老保险融资理论第14-23页
 第一节 养老保险融资模式对经济影响的理论第14-19页
  一、养老保险融资对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第14-16页
  二、养老保险融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第16-18页
  三、养老保险融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第18-19页
 第二节 政府参与养老保险融资的理论依据第19-21页
  一、逆向选择第19-20页
  二、个人养老储蓄不足第20页
  三、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第20-21页
  四、减少决策成本第21页
 第三节 养老保险融资规模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一、人口因素第21-22页
  二、文化因素第22页
  三、政治因素第22-23页
第二章 养老保险融资现状分析第23-52页
 第一节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3-28页
  一、80 年代中期以前的单位融资阶段第23-24页
  二、融资改革试点及实施阶段第24-26页
  三、多层次融资阶段第26-28页
 第二节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的现状第28-35页
  一、覆盖范围第28-31页
  二、养老基金来源第31-32页
  三、基金的缴纳第32-34页
  四、基本养老金待遇第34-35页
 第三节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缺陷分析第35-42页
  一、覆盖率低第35-36页
  二、财务压力大第36-39页
  三、统筹层次比较低,提高统筹层次困难第39-40页
  四、缺乏有力的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不力第40-41页
  五、管理不规范,养老保险基金漏损大第41-42页
 第四节 全球养老保险融资制度改革趋势第42-52页
  一、全球各地养老保险融资制度改革状况第42-48页
  二、养老保险融资制度改革全球趋势第48-52页
第三章 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理论分析第52-71页
 第一节 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第52-58页
  一、养老保险基本融资模式第52-53页
  二、养老保险基本融资模式运行机制第53-55页
  三、两种融资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比较第55-58页
 第二节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理论分析第58-65页
  一、没有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最优储蓄分析第58-61页
  二、养老保险下的个人最优行为分析第61-63页
  三、我国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第63-64页
  四、结论第64-65页
 第三节 现收现付制融资模式的可持续性分析第65-71页
  一、养老保险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第65-66页
  二、养老保险融资的可持续性模型第66-67页
  三、我国现收现付制可持续性分析第67-71页
第四章 名义个人账户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第71-88页
 第一节 名义个人账户制及其财务平衡第71-76页
  一、名义个人账户制第71-72页
  二、名义个人账户制的特点第72-74页
  三、名义个人账户制的财务平衡机制第74-76页
 第二节 我国实行名义个人账户制的可行性分析第76-88页
  一、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选择原则第76-77页
  二、我国实行名义个人账户制的可行性第77-88页
第五章 我国的养老保险融资制度改革建议第88-112页
 第一节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的模式选择第88-93页
  一、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的基本目标第88-90页
  二、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目标模式第90-92页
  三、养老保险模式的转轨第92-93页
 第二节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退休年龄和替代水平第93-101页
  一、退休年龄第93-96页
  二、替代率第96-101页
 第三节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设计第101-107页
  一、养老基金的筹集第101-102页
  二、筹资方式第102-103页
  三、养老金发放第103-104页
  四、养老金融资管理和监督第104-106页
  五、发展企业年金第106-107页
 第四节 相关配套措施第107-112页
  一、解决转轨成本第107-109页
  二、建设养老保险融资信息体系第109-110页
  三、建设养老保险融资法律体系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立地管理措施对二代9年生杉木林地生产力影响
下一篇: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