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根本违约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3-16页 |
一、英国 | 第13-15页 |
二、美国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6-18页 |
一、德国 | 第16-17页 |
二、法国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国际实体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8-22页 |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第18-19页 |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 第19-20页 |
三、《欧洲合同法原则》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 | 第22-27页 |
一、根本违约首先必须符合一般违约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23-24页 |
二、违约后果严重使非违约方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对可预见标准的评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具体违约形态中的根本违约判定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根本违约与违约形态 | 第29-31页 |
一、违约形态概述 | 第29页 |
二、根本违约与违约形态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三、违约形态对认定根本违约的作用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预期违约形态下的根本违约判定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履行不能形态下的根本违约判定 | 第33-35页 |
一、自始不能 | 第33-34页 |
二、嗣后不能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拒绝履行形态下的根本违约判定 | 第35-36页 |
第五节 迟延履行形态下的根本违约判定 | 第36-38页 |
第六节 瑕疵履行形态下的根本违约判定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根本违约的法律效果 | 第40-49页 |
第一节 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 | 第40-43页 |
一、根本违约导致合同解除权的产生 | 第40-41页 |
二、根本违约是对合同解除权的一种限制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根本违约与免责条款的关系 | 第43-46页 |
一、根本违约时免责条款效力的理论争议 | 第43-44页 |
二、根本违约时免责条款的具体适用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根本违约与风险责任转移的关系 | 第46-49页 |
一、《公约》中关于风险责任转移的规定 | 第46-47页 |
二、根本违约与风险责任转移关系的具体表现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49-55页 |
第一节 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的沿革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50-55页 |
一、我国合同法应当引入根本违约的概念 | 第50-51页 |
二、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应当增加可操作的标准 | 第51-52页 |
三、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的具体规定的逻辑严密性应当加强 | 第52-53页 |
四、我国合同法关于默示预期违约的规定应当进一步完善 | 第53-54页 |
五、我国合同法将根本违约作为法定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尚可改进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