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摆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1 绪论 | 第1-12页 |
·前言 | 第8-9页 |
·基础隔震结构的发展 | 第9-11页 |
·结构震动控制理论简述 | 第9页 |
·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2页 |
2 摩擦摆隔震系统的计算模型 | 第12-17页 |
·摩擦摆隔震结构简介 | 第12-13页 |
·摩擦摆的计算模型 | 第13-16页 |
·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摩擦摆隔震支座单元 | 第14-16页 |
·基本假定 | 第16-17页 |
3 新型模态叠加法 | 第17-24页 |
·概述 | 第17页 |
·结构动力平衡方程 | 第17页 |
·将动力平衡方程变为模态方程 | 第17-18页 |
·由初始条件引起的响应 | 第18-19页 |
·任意荷载作用时的通解 | 第19-22页 |
·生成依赖于荷载的Ritz向量 | 第22-24页 |
4 快速非线性分析(FNA) | 第24-28页 |
·概述 | 第24页 |
·基本动力平衡方程 | 第24-25页 |
·非线性力的计算 | 第25页 |
·转换为模态坐标 | 第25-26页 |
·非线性模态方程的求解 | 第26-28页 |
5 摩擦摆摆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28-48页 |
·结构模态分析 | 第28-29页 |
·输入波的选择方法 | 第29-31页 |
·隔震效果分析 | 第31-35页 |
·多遇地震作用下减震效果分析 | 第31-33页 |
·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摩擦摆隔震层摩擦系数对地震反应影响 | 第35-41页 |
·摩擦摆隔震层滑道半径对地震反应影响 | 第41-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