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微电池LiMn2O4正极膜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锂微电池的研究进展第9-20页
   ·锂微电池的工作原理第9-10页
   ·锂微电池的特性和应用第10-12页
   ·全固态薄膜锂微电池技术第12-14页
   ·锂微电池正极膜的制备技术第14-19页
     ·射频磁控溅射法第14-15页
     ·脉冲激光沉积法第15-16页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6页
     ·液相雾化化学沉积法第16-17页
     ·静电喷雾沉积法第17页
     ·电子束蒸发法第17-18页
     ·溶胶-凝胶法第18-19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锂微电池正极膜LiMn_2O_4的制备第20-36页
   ·引言第20-21页
   ·溶液沉积法第21-24页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第21-22页
     ·旋涂法的简介第22-24页
   ·LiMn_2O_4薄膜的制备第24-26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24-25页
     ·基片的处理第25页
     ·LiMn_2O_4薄膜的制备第25-26页
   ·材料的结构性能测试与分析第26-30页
     ·TG-DSC分析第27页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27-28页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第28页
     ·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ICP)第28页
     ·恒流充放电第28-29页
     ·循环伏安法第29-30页
   ·影响成膜的因素分析第30-35页
     ·前驱体溶液的性质对薄膜质量的影响第30-32页
     ·旋涂工艺对薄膜质量的影响第32-33页
     ·干燥温度薄膜质量的影响第33-35页
     ·退火温度与时间对薄膜结晶性、薄膜晶粒及致密性等的影响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LiMn_2O_4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6-55页
   ·Li/Mn摩尔比对产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8-45页
     ·LiMn_2O_4薄膜的结构和形貌分析第38-41页
     ·LiMn_2O_4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第41-45页
       ·LiMn_2O_4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第41-42页
       ·LiMn_2O_4薄膜的充放电特性第42-45页
   ·退火时间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5-49页
     ·退火时间对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第45-47页
     ·退火时间对LiMn_2O_4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干燥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干燥温度对LiMn_2O_4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第49-51页
     ·干燥温度对LiMn_2O_4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Al离子掺杂对LiMn_2O_4正极膜性能的影响第55-63页
   ·掺杂元素的选择第55-56页
   ·实验第56-57页
     ·LiAl_xMn_(2-x)O_4(x=0,0.05,0.10)薄膜的制备第56页
     ·材料的表征第56页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2页
     ·LiAl_xMn_(2-x)O_4(x=0,0.05,0.10)薄膜的 XRD衍射分析第57-58页
     ·LiAl_xMn_(2-x)O_4(x=0,0.05,0.10)薄膜的 Raman光谱分析第58-59页
     ·LiAl_xMn_(2-x)O_4薄膜的循环伏安性第59页
     ·LiAl_xMn_(2-x)O_4(x=0,0.05,0.10)薄膜的首次充放电特性第59-61页
     ·LiAl_xMn_(2-x)O_4(x=0,0.05,0.10)薄膜的循环特性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怀疑精神下的艰难求索--学者陈思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