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中性点接地方式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和比较 | 第11-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盱眙变及果园变10KV 侧电容电流的测量和计算 | 第16-21页 |
·电容电流的测量方案 | 第16-17页 |
·电容电流以及系统等值电抗的计算 | 第17-20页 |
·实测电容电流与计算值的比较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盱眙变单相接地故障的运行分析 | 第21-34页 |
·有若干条出线的中性点非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 | 第21-23页 |
·盱眙变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的过电压仿真 | 第23-25页 |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 | 第24页 |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过电压 | 第24-25页 |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暂态过电压 | 第25页 |
·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分析 | 第25-34页 |
·间歇性电弧过电压的原理 | 第25-30页 |
·工频熄弧理论的过电压分析 | 第30-32页 |
·高频熄弧理论的过电压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确立以及参数选择 | 第34-46页 |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确立 | 第34-38页 |
·提高供电可靠性 | 第34-35页 |
·人身安全的保障 | 第35页 |
·绝缘水平的配合 | 第35-36页 |
·继电保护的配合 | 第36-37页 |
·通信干扰的影响 | 第37页 |
·设备安全的考虑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消弧线圈的分类 | 第38-39页 |
·消弧线圈的容量选择 | 第39-40页 |
·消弧线圈最小脱谐度的选择 | 第40-43页 |
·补偿电网中性点移位电压及最小脱谐度的概念 | 第40页 |
·消弧线圈的整定原则 | 第40-41页 |
·最小脱谐度的计算 | 第41-43页 |
·接地变压器的选择 | 第43-46页 |
·接地变压器的分类 | 第43-44页 |
·接地变压器的选择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