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7-27页 |
·混沌 | 第17-23页 |
·混沌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李雅普诺夫指数 | 第19-21页 |
·李雅普诺夫函数 | 第21-23页 |
·超混沌的定义 | 第23页 |
·混沌控制 | 第23-25页 |
·混沌控制的定义 | 第23页 |
·混沌控制的目标及主要方法分类 | 第23-25页 |
·混沌(超混沌)同步 | 第25-27页 |
·混沌同步的定义和类型 | 第25-26页 |
·超混沌同步 | 第26-27页 |
第三章 Liu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 第27-37页 |
·Liu混沌系统的描述 | 第27-28页 |
·系统的数值动力学分析 | 第28-30页 |
·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的 Liu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 第30-33页 |
·具有两个控制器的自适应控制 | 第33-34页 |
·数值模拟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双向耦合超混沌系统的同步 | 第37-47页 |
·方法与原理 | 第37-40页 |
·实例分析 | 第40-44页 |
·超混沌系统 Chen的耦合同步 | 第40-42页 |
·超混沌系统 Ro|¨ssler的耦合同步 | 第42-44页 |
·数值模拟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超混沌 Chen系统和超混沌 Ro|¨ssler系统的异结构同步 | 第47-57页 |
·问题的描述与系统模型 | 第47-48页 |
·主动控制同步法 | 第48-51页 |
·自适应同步法 | 第51-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