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基本理论 | 第8-14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 | 第8-10页 |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价值 | 第10-11页 |
(一) 衡平价值 | 第10-11页 |
(二) 实用价值 | 第11页 |
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1-14页 |
(一) 原告资格与起诉人的关系 | 第11-12页 |
(二) 原告资格与原告的关系 | 第12页 |
(三) 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的关系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及借鉴 | 第14-23页 |
一、美国 | 第14-16页 |
(一) 法定损害标准 | 第14-15页 |
(二) 双重损害标准 | 第15页 |
(三) 事实不利影响标准 | 第15-16页 |
二、英国 | 第16-18页 |
三、德国 | 第18-19页 |
(一) 法定权利时期 | 第18-19页 |
(二) 原告资格向以事实利益为标准发展 | 第19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 | 第19-20页 |
五、启示 | 第20-23页 |
(一) 放宽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20-21页 |
(二) 具有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规定 | 第21页 |
(三) 行政判例在原告资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和实践分析 | 第23-35页 |
一、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历史演变 | 第23-25页 |
(一) 无标准时期 | 第23页 |
(二) 法律规定标准时期 | 第23-24页 |
(三) 合法权益标准时期 | 第24页 |
(四) 利害关系标准时期 | 第24-25页 |
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及其认定 | 第25-33页 |
(一) 我国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二) 目前我国原告资格的界定 | 第26-33页 |
三、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立法存在的缺陷 | 第33-35页 |
(一) 认定原告资格的法律规定不明确 | 第33-34页 |
(二) 原告资格范围较窄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设想 | 第35-49页 |
一、完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念,赋予“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新内涵 | 第35-38页 |
二、扩大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范围,建立判例制度 | 第38-43页 |
(一) 扩大原告资格范围 | 第38-41页 |
(二) 建立判例制度 | 第41-43页 |
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制度 | 第43-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